从目送进校园到追问各种琐事 开学11天,幼升小家长的“慌乱日常”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胜男

新学期的铃声再次响起,孩子们重返校园,但对于幼升小的济宁家长而言,这个开学季夹杂着更多复杂情绪。近日,记者走访城区多所小学,与家长、老师和孩子们面对面交流,探寻幼升小背后的期待与焦虑。

首道关卡:为升入心仪小学,家长提前5年准备

今年我市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再次强调了“房户一致优先”原则。适龄儿童户籍、自有房产和实际居住地址一致的家庭在入学申请中享有优先权。

这一政策使得不少家长早在招生开始前就忙碌起来。“为了孩子能进入心仪的小学,我们提前5年就在准备。”家住任城区阜桥街道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买房子的时候优先考虑到孩子的上学问题,之后房子装修就提上日程,为了入住时安全安心,我们通风了三年。”张先生说,房产证拿到后,他马不停蹄地去派出所迁了户口,就是为了让孩子到年龄后顺利入学。

担忧重心:“幼儿园Plus版”宝宝是否适应小学生活

“在学校遇到困难一定记得找老师。”清晨七点半,在济宁市实验小学红星校区门口,很多家长目送孩子走进校园。人群中,王女士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自家孩子,她的心情是无数幼升小家长的缩影——交织着期待与不安。

“儿子昨天夜里醒了三次,说梦见自己找不到教室。”王女士的儿子刚刚成为一年级新生,她自己的焦虑似乎并不比孩子少,“幼儿园主要是玩,小学就要正式学习了,不知道他能不能适应。”

不远处的李先生也有所担忧。“现在小学教学内容和我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听说拼音一个月就教完,要是跟不上怎么办?”他告诉记者,孩子之前上的公立幼儿园,到毕业都没有接触过学科知识,为此,他专门在暑期为孩子报了拼音辅导班,“主要是想让孩子提前熟悉一下,以免新学期跟不上节奏。”

家长群里的消息此起彼伏。“老师,陈一贤的水杯忘记带了,我给他送去了,您能不能帮着看看孩子有没有收到”“老师,学习用品有没有具体要求”“今天会有作业吗”……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家长对孩子小学生活的担心和新奇。

“总觉得孩子还小,一转眼都上小学了。看着孩子走进学校,我心里五味杂陈,不是不相信孩子,只是忍不住担心。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幼儿园老师不同,不会时时在孩子身边,就怕他有些事情应付不来。”家长赵女士说。

多位家长提到了他们对孩子学习进度、学业竞争压力、同学社交等方面的担忧,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这种担忧如乌云般笼罩着幼小衔接阶段的家长。

教师观察:家长过度焦虑会传递给孩子

“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比家长想象的要强得多。”济宁市实验小学红星校区一年级年级部长秦传惠告诉记者,开学一周左右,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找到自己的教室,日常可以记住喝水、如厕的基本流程。

秦传惠说,每年开学季,她不仅要安抚新生情绪,还要缓解家长焦虑,“有的家长一天给老师发十几条微信询问孩子情况,有的躲在校园大门外偷偷观察,还有的因为孩子的座位不合心意而要求调座位。”在秦传惠看来,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能力,而非提前学习课本知识。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成长空间。过度焦虑反而会传递压力,影响孩子的适应过程。

课间时,一年级新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向操场。六岁的张海珺拉着新朋友的手,兴奋地告诉记者:“小学比幼儿园的同学多了,我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真开心!”

对话

“是否喜欢小学生活?”

“我喜欢数学课。”

“今天上午,美术老师讲得超级有趣。”

“我今天交了5个新朋友,我要把所有同学都变成我的好朋友。”

……

“哪些地方让你感觉不适应?”

“又要背水杯,又要背书包,有点沉。”

“上课不能随便说话。”

“课间上厕所有点远。”

……

家庭课堂

济宁市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李娜: 家校合作,帮孩子平稳过渡

幼升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家长的关注是正常的,但应避免过度焦虑。“幼小衔接阶段需要关注时间节奏、学业节奏、伙伴节奏、心情节奏等四类节奏的适应。其中,时间节奏和学业节奏是学校反复探讨后相对固定的节奏,需要孩子自己去适应,伙伴节奏和心情节奏是个性化节奏,需要家长着力帮孩子做好建设。”李娜说。

很多家长焦虑的源头往往来自于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家长一定要先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然后帮助孩子理解新环境。可以通过每天提早15分钟就寝和起床的方式,逐步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固定学习、运动、娱乐和休息时间,逐步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作“开学心愿瓶”,写下对新学期的期待,增强积极情绪,和孩子一起整理书包、准备文具、布置学习区,这些带有仪式性的活动都能让“假期综合征”逐渐远离。在幼小衔接这场“接力赛”中,家校合作是关键,家校双方要明确各自任务与职责,同向发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是陪伴而非催促。”李娜告诉记者。

记者手记

幼升小的焦虑或许不会立即消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和孩子都将在这个新阶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下午时分,放学铃声响起,城区各小学门口的家长再次聚集,迎接奔跑而来的小小身影,一天的学校生活结束了,但孩子的成长旅程才刚刚开始……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