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1+1联系点报道丨协同共治守护人间烟火——兖州多元融合织密平安网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磊 徐斐 通讯员 王洪玮 王玉强
“大家都消消气,都是街坊邻居,别为这点小事伤和气。”
“兄弟,刚才我说话有点冲,咱就听宋警官和老张的,以后依然是好朋友、好乡邻。”
近日在兖州区牛楼小镇啤酒节上,两名小伙子从因琐事争吵到握手言和,引来围观群众的啧啧称赞。警察与网格员联手化解矛盾,为社会安全稳定又增添了一道防火墙。
“我们整合民兵、退役军人、网格员三支‘新力量’参与群防群治,通过与公安机关联建、联勤、联动、联训、联创 ‘五联’机制保障,构建起多元融合、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兖州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张孝元介绍,“今年前8个月,全区先期处置警情330起,民警现场处置效率提高33.5%,全区侵财、纠纷警情同比下降28.9%、32.1%。”
今年7月以来,兖州区出台了《关于建立“三级五联”协同共治的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兖州区社会治安“昼护夜巡”行动实施方案》,这意味着该区将“多元融合”协同共治上升为党政重点工程,纳入平安兖州建设总体规划和质效评测。全区10个镇街均成立工作专班,436个村居(社区)统筹“两委”成员、民兵、公益岗等力量,各组建一支不少于5人的巡防队伍,并建立每日督导巡查制度。
“全区一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了96%以上,并形成了巡防精准精细、常态长效化。”张孝元表示。
“警察同志快来,我们发现有拉车门偷东西的可疑人员。”7月5日,接到兖州某小区巡逻网格员报警,龙桥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当场抓获外地流窜到兖州行窃的4名嫌疑人,为群众挽回了损失。这也是兖州区提高协同效率的一个缩影。
“我们根据镇情村情合理编制夜间巡逻值班表、巡逻路线和巡逻重点区域,实现了全域治安巡防全覆盖。巡防队员借助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加大巡查检查力度,有效制止矛盾纠纷升级。”兖州公安分局副局长姜彦伟介绍,今年以来,三支协防队伍协助公安机关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及时制止各类纠纷268起,有效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实现社会治安秩序良性循环。
“今年持续高温,每天都有特警和巡防队员在广场周边值守、巡逻,群众秩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龙贵购物广场综合部刘兆磊称赞道。
兖州区推行全警精细化大巡防,延伸触角、覆盖死角,在城区划分4个巡逻片区、设置29个重点路段和区域,组成29个巡逻车组,静态值守与动态巡逻相结合,让群众“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在城区重点部位划设3个“1分钟响应”核心区,在大型商场、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划设12个“3分钟响应”控制区,其他中心城区实现“5分钟巡逻响应”全覆盖,确保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我们与民兵、退役军人、社区网格员组成大巡防队伍,重点盯防夜市、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易发案区域,动态巡防,群众见人见警,效果明显。”兖州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张广涛介绍,治安巡防特色在于专群结合,针对县区交界处、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等治安复杂区域,科学调配,重点巡防,形成治安高压态势;特巡警、各派出所联合巡防队员在上下学和晚自习重点时段启动“护学模式”,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治安要素联管联控是兖州区协同共治的关键举措。充分发挥巡防队员治安管理“神经末梢”作用,围绕人、物、事、地等治安要素,日常化采集、推送各类预警、突发信息,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治安隐患排查化解,动态清零各类安全隐患。民警联合网格员、民兵等基层力量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做到早预警、早介入;发挥群防群治优势,采取警务调解、人民调解和“三调联动”机制,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现“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纠纷197件,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多元融合、协同共治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