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抓发展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走在前、勇争先”,是省委赋予济宁的重大使命。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坚定扛牢使命担当,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抓发展。现在,距离年底还有四个多月时间。船到中游,更需奋楫。全市上下要坚定锚定“走在前、勇争先”这一目标定位,持续向高而攀、勇争一流,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出彩、干出色,实现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争先进位,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确保完成全年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抓发展,要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做好“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各项工作,才能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必须坚定不移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做深做实链长制,持续推动产业集群集聚、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特别是要坚定走好园区化、集群化路子,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推动更多项目有序集聚、更多要素加速集中,把产业园区打造为工业经济倍增的主战场。对于短板弱项,要深入分析、找准症结,拿出超常规的举措迎头赶上,真正把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巩固住、保持好。
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抓发展,要进一步积蓄“进”的后劲。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不断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培育更多增长点,才能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更大力度抓招商、上项目,让项目建设滚动起来、持续下去,源源不断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向投入要产出,对于投产的重大产业项目,以及今年新招引的中小产业项目,都要盯紧靠牢,尽快投产达效。要自觉融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用好各平台作用,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紧盯消费挖潜力,打好促消费政策组合拳,积极发展赛事经济、演出经济、美食经济,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多点开花。
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抓发展,要进一步激发“新”的动能。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更大力度解放思想,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才能让发展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要提升创新发展新境界,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能力边界,充分利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办法和手段破难题、促发展。要强化市场思维、经营理念,算好效益账、效率账,善于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最少的资源办最多的事、花更小的成本干更大的事。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把创新基因融入产业血脉,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攻坚行动,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潜能,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突出抓好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在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抓发展,坚定不移完成全年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贵在行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迎难而上敢攻坚,不折不扣抓落实,扎实有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见到新成效,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