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观察丨“潮汐摊区”的“济宁实践” 柔性治理聚拢城市烟火气

“潮汐摊区”以柔性治理破解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难题,让城市烟火气与文明风和谐共生;街角巷陌的“口袋公园”,以四季景致扮靓城市微空间,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变为现实;老旧小区改造则聚焦“住有宜居”,从基础设施焕新到安防体系升级,用细致入微的改变回应群众期盼,让百姓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济宁用一项项民生实事,在细微处雕琢城市品质,于点滴间传递民生温度,勾勒出宜居宜业、充满温情的城市新图景。

4.jpg

掌上济宁讯(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鲍童  王歆智  通讯员  孙为凯  王科)作为2025年济宁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济宁市以规范设置“潮汐摊区”为重要举措,通过盘活闲置空间、科学规划布局,让流动摊贩们从流动叫卖到规范经营,有效破解城市要管理和商贩要生存之间的矛盾。目前,全市已建成115处“潮汐摊区”,提供超6800个摊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现管理与民生双赢、文明风与烟火气共存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夹杂着济宁乡音的叫卖声打破拂晓的沉寂。在位于太白湖新区济安桥南路与新河路交会处的人行道上,摊位沿街排开。蔬菜、瓜果、五谷等农产品应有尽有,整条街道烟火气十足。城管执法人员一边巡查疏导来往车辆,一边和商户交流着,共同维护摊区秩序和卫生。在这里,流动摊贩有了相对固定的“家”。

当天,摊主李大爷早早摆好新鲜蔬菜准备售卖。“我就住附近,搬进了新楼房后总想着找点事做,正好有这个‘潮汐摊位’可以早起卖点菜。”李大爷告诉记者,如今,这个摊区成了他的“固定家园”,熟客越来越多,也就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而对于市民来说,“潮汐摊区”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记者了解到,这里不仅成了周边市民的固定市场,不少离得稍远些的市民也会像赶早市一样,定期来这里买菜。“我家住在运河城附近,隔几天就会过来买点菜,这边菜价便宜不说,还很新鲜。”市民程阿姨手里提着刚买到的西瓜和蔬菜。

这样的民生图景,正是济宁推进“潮汐摊区”建设的生动缩影。不同于以往的疏导点,“潮汐摊区”更加注重便民性和临时性。作为基层治理的民心工程,济宁市城市管理局在全市统筹规划闲置空地、街区边角等空间,在不影响城市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规范选址、配套服务和柔性管理,打造出115处“潮汐摊区”,让市民享受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便利。

7点30分,随着城市早高峰的到来,车流量逐渐变大,摊主们纷纷在城管执法人员指引下迅速收拾货物,各自散去,道路上恢复此前的干净整洁。这个小小的便民空间,一头连着摊贩的生计,一头系着百姓的需求,在规范与温度的平衡中,书写着城市治理的民生答卷。

同样,在任城区金城街道永鑫社区的便民服务点,泗水肉铺的店主焦女士热络地跟记者聊起了入驻这里的感受。“有时我一个人看店,一些重物一个人也搬不动,社区的工作人员就会帮着我把东西搬到屋里来。”焦女士告诉记者:“在这里做生意,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永鑫社区的这处便民服务点,是按照“潮汐摊区”的标准进行了高规格建设,配备了齐全的消防设施。“原本这里是一片荒草地,我们对这里进行了地面硬化,搭建起了简易的门面房,同时加强对商户的精细化服务。”永鑫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赵玉猛告诉记者,如若需要统一规划,也可以随时进行整体拆除。

“潮汐摊区”看似小举措,实则大民生,规范的设置管理需要多个层级和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协同联动。因此,通过“市级牵头、县区主导、街道主责、社区主管”的属地责任运作模式,确保了“潮汐摊区”规范、安全、有序运行。

“流动商贩占道经营是城市治理的关键之一。不管,影响市容交通;管严了,又可能断了小商贩的生计。”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设置“潮汐摊区”的核心,就是用疏堵结合破解这一矛盾。“我们不是简单划片让商贩摆摊,而是把摊区当成激活经济、服务民生的综合平台来打造。”在这样的思路下,济宁的“潮汐摊区”开始与夜间经济、便民服务深度绑定,让一个个小摊位释放出撬动民生与经济的大能量。

在位于太白路的苏宁广场,随着夜幕降临,苏宁夜市灯光次第亮起,这里也变得热闹起来。夏日冰稀饭、贵州糯米冰浆等特色小吃美味诱人,各类特色烧烤、炒面香气扑鼻,与太白路商圈形成了“主力店+特色摊”互补格局,为夜间经济繁荣注入烟火动能。

“我们将‘潮汐摊区’作为激活城市夜间消费活力的重要载体,精准对接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在重点培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文旅休闲区周边,科学布局以特色小吃、文创手作、休闲娱乐为主的‘潮汐摊区’集群。通过业态互补、氛围营造、客流共享,有效延伸消费链条,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让城市的烟火气更旺、夜经济更活。”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常磊介绍。

一个摊位连着一个家庭的生计,一片摊区映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如今,这些散布在济宁各处的“潮汐摊区”,正以看得见的变化改写着人们对“摆摊”的印象:摊贩们有了遮风挡雨的经营阵地,告别了“脏乱差”,市民更是多了消费休闲的去处。未来,我市将继续探索长线发展模式,确保“潮汐摊区”设得好、管得住、服务优,真正成为一道亮丽的民生风景线和充满活力的城市烟火地。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