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徐昆 笔锋铸就救国魂

徐昆(1908.4—1942),山东省梁山县寿张集镇道沟村人。1934年,考入滋阳(今兖州区)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在进步师生影响下,阅读大量进步书刊。1935年,受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学校中共组织开展的罢课斗争,参与编写《抗敌快报》《冲锋号》《农民的话》等刊物,编演《流浪记》《四大陷阱》等文艺节目,在车站、街道和学校附近进行演讲或演出。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秋乡师毕业,到滋阳第五乡村小学任教。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7年初,利用寒假在道沟、寿张集、杨楼、肖庄、安楼、临湖集、王芝茂、干鱼头、倪楼等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注意在群众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共产党员。不久,在杨楼村建立一所小学,并在该校设立党的秘密联络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0月,参加共产党员管大同在寿张县城举办的第一期抗日骨干政治训练班,较系统接受党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游击战术等教育。1938年1月,任寿张县政治部主任,秘密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员。 在此基础上,在梁山西北部组建青年抗日救国团。同时,建立中共寿张集村支部和中共安楼村支部,任中共寿张集村支部书记,梁山西半部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1939年6月, 任中共寿(张 )阳(谷)东(平)边区县委书记。同年秋,中共寿(张)阳(谷)东(平)边区县委撤销,组建中共寿张县委,任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积极配合一一五师独立旅,在梁(山)郓(城)地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1年,寿张县沦陷后,打入敌人内部,开展统战工作,不幸被敌人逮捕。在残酷刑讯下,始终顽强不屈,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1942年在济南被害,年仅34岁。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