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高增长诠释“山东韧性”,外贸“硬核答卷”提振信心

出口同比增长6.6%,进口同比增长8.5%,外贸总量实现2.04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日前,山东前7个月外贸数据出炉,在全球贸易“风浪四起”的背景下,山东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

风浪越大,越显破浪前行的韧性。作为经济大省、外贸大省的山东,顶住了压力、扛住了风浪,凭借着一股“韧性”在“出海”路上跑出“加速度”,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外贸“答卷”。

那么,这股“韧性”从何而来?

来自完备健全的产业体系。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3个,是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产业总体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梯队。近年来,山东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稳步提升。可以说,正是有了产业生态上的深度,才使得山东在供应链面临冲击时,能够展现出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替代能力,为出口稳定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来自外贸政策的精准支撑。今年以来,山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研究出台了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26条”政策,以及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20条”政策和跨境电商跃升发展的“44条”行动计划。这些政策措施不仅大大减轻了山东外贸企业的压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拓展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也有利于加快外贸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线上经济”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自民营经济的茁壮成长。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企业的活跃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突破6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617家,每100家外贸企业中有92家是民营企业。在未来,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优化,山东民营企业的运营成本将越来越低,研发投入将越来越大,出口产品也将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加速迈进。

来自持续拓展的全球视野。今年以来,山东聚力实施外贸突破行动,推进“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培育跨境电商“组货人”,扩大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中间品贸易,建立机械设备、汽车配件等优势行业外贸优品库。打造区域大宗商品混配中心,支持各类供应链头部企业做大贸易规模。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加快发展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临沂商城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可见,山东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链接全球资源,开拓新兴市场,让“山东制造”走向世界。

进一步来说,这股“韧性”有何助益?

最为显著的,是信心上的提振。今年上半年,国际贸易形势风高浪急,面对的压力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外贸敢于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上面的数字,展现出了全省上下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挺膺担当的精气神,既是对山东上半年拼搏付出的见证与肯定,也是复杂国际环境下对中国外贸基本盘稳定性和发展潜力的有力证明。

最为关键的,是思想上的多元。说到多元,首先要提的就是市场战略。山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方向拓展国际市场,努力为外贸增长开辟新的空间。今年上半年,山东省产品出口到全球242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出口市场多元化取得了新进展。这种多元化的市场战略,让山东外贸掌握了更多主动,也为兄弟省份的经贸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再者,是多元化的开放理念。例如,上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全国对外开放提供了“山东样板”;从“港澳山东周”到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山东不断加快开放合作的步伐,为全国外贸稳增长注入新动能等。

任他疾风骤雨,我自破浪而行。这份外贸“硬核答卷”上,不仅有一串串增长数字,更有着百折不挠的气魄和向新而行的决心,为山东乃至中国外贸在风浪中稳健前行提供着不竭动力。(文/薛海文)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