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看发展·乡村振兴丨小鹅苗致富路上“向天歌”
掌上济宁讯(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碧源 通讯员 张子洋)“温度控制在37.8℃,湿度保持65%,早晚各查一次,马虎不得!”清晨五点,鱼台县李阁镇张平村的朗德鹅孵化厂里,刘宝猛正站在孵化器旁,手把手教养殖户王建军调控参数。
2012年,在外打拼的刘宝猛看中朗德鹅的市场潜力,2018年,他带着积蓄返乡,在村“两委”协调的300亩荒地上建起67个养殖大棚,后成立了鱼台子振家禽养殖有限公司,按照“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进行集中孵化、养殖,统一供料、防疫,农户可选择合伙或自养模式参与经营,公司通过保底回收保障农户收益。
“我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养殖户只需要出人工,盈利按照一人一半进行分成。另外一种模式是养殖户自己去养,盈利了都是自己的,产的蛋我们统一回收,有保底价。”刘宝猛告诉记者 。
“刚开始乡亲们怕担风险,我承诺亏了算我的,赚了大家分,大伙才没有了后顾之忧。”刘宝猛独创“双模式”带动农户,张平村村民李飞算过一笔账:“6个棚养3000只鹅,挣得比在外打工强十倍!”
技术是养鹅的关键,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刘宝猛请来了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组建了一支技术服务队。技术员王磊每天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查看情况,谁家的鹅闹肚子、啄羽毛,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以前鹅生病了以后死亡率特别高,现在有了防疫手册,死亡率从30%降到了不到5%。”养殖户张桂兰翻着手里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技术员教的招儿。
最让业界称道的是反季节繁育技术。“以前冬天没鹅苗,没有多少客户,效益也不好。” 刘宝猛引进智能温控大棚,种鹅的产蛋周期从一年两季增加到了四季,反季节出苗量占全省朗德鹅苗总量的一半,填补了市场空白。如今,公司年孵化鹅苗180万只,带动40家专业户、120名村民就业,户均年增收10万元。
在张平村的辐射下,鱼台县已形成从育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年孵化朗德鹅苗1000万只,占全国市场七成多,成为全国最大的朗德鹅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