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丨宁大钢构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擎起产业新高度——钢之基 智之力

掌上济宁讯(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粲 通讯员 张惠亚钢铁,是城市天际线的筋骨,更是产业升级的脊梁。

走进山东宁大建设集团(以下简称宁大钢构)数字化展厅,济南中信泰富中央商务区330米超高层项目模型挺拔矗立,金属骨架勾勒的天际线极具视觉冲击力。这座城市新地标的诞生,彰显着宁大钢构用BIM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硬核实力——330米高空的钢构件安装如同“空中搭积木”般精准高效,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宁大钢构二十余年深耕钢结构领域的坚守与突破。

宁大钢构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逐步成长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安装于一体的大型钢结构龙头企业。其业务覆盖广泛,涉及大型桥梁、大跨度空间结构、超高层、建筑幕墙、装配式建筑等多个领域,项目足迹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凭借卓越的“宁大制造”品质,企业生动诠释了“山东好品牌”的深厚内涵。

在宁大钢构的智能制造车间,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映射钢构件生产全流程,5G机器人巡检与机械臂焊接的火花交织成“数智化”图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全场景渗透,企业构建起从设计到安装的全链条自动化体系:新投产车间年产50万平方米装配式部件、10万吨钢箱桥梁,生产效率提升40%。

“数字孪生让我们在虚拟空间完成预拼装,现场安装误差能精准控制在2毫米内。”宁大钢构研发部主任何化荣指着中控大屏上的三维模型介绍,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与三维模型实时联动,每一个钢构件的参数都清晰可查。

数字化转型,让这家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宁大钢构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技术重构制造环节,实现全链条自动化生产,不仅稳固了国内高端市场地位,更成为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技术底气。

在坦桑尼亚阿鲁沙体育场项目中,面对钢结构定位难、焊接变形大的瓶颈,宁大钢构与同济大学专家通过线上研讨会破局:3D模型空间坐标投射、焊接反变形预处理技术的应用,让首批产品顺利发往非洲,后续生产效率与一次性成型合格率持续攀升。“方案越用越顺,我们对技术落地有十足信心。”何化荣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作为“山东省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宁大钢构的创新不止于生产环节。近年来,企业累计完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超123万平方米,更与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成立“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大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中心”,深耕绿色建筑材料与装配式钢结构研发。至今,已斩获2项科学技术奖、10项省部级工法、76项国家专利,2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参编2项行业标准;参建项目先后摘得鲁班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泰山杯奖等重量级荣誉。

宁大钢构的崛起,更激活了地方产业的“链式反应”。作为鱼台县高端装备数智化产业链的核心,宁大钢构以“龙头效应”带动当地钢结构产业从“粗放施工”转向“精细化工厂生产”,形成设计、制造、安装一体化的完整链条。“宁大钢构以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为鱼台高端装备产业注入持久动力,带动原材料供应、配套加工、物流运输等上下游集聚,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共进’的格局。”鱼台县委常委、副县长,县高端装备数智化产业链链长李东建表示。

从鲁班奖到专精特新,从国内地标到“一带一路”项目,宁大钢构的荣誉墙不断更新。在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这家扎根鱼台的企业正以“走在前”的创新魄力与“挑大梁”的担当,为中国制造锻造更强筋骨,撑起产业新高度。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