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开 动起来 这个夏天,校园操场成为家门口的“全民健身场”

本报7月21日03版报道

掌上济宁讯(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艳茹 通讯员 王恒当清晨六点的阳光洒满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整齐的脚步声与清脆的笑声共同构成夏日清晨的生动场景。自暑期晨练行动启动以来,这支由师生与家长共同组成的“晨光战队”成为体教融合的生动注脚。这不仅是一所学校的育人实践,更是鱼台县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实“五育并举”的鲜活样本。

“以前总愁暑假孩子作息乱、窝在家里玩手机,现在他每天来操场晨练,跑得满头大汗,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陪同孩子参与运动的家长孙女士说。在这场晨练行动中,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同行者,教师从引导者化为守护者,家校双方以操场为纽带,共同构建起清晨守护机制。

为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金乡县第一中学依托AI智能系统,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包括心肺、耐力、力量、灵活性、爆发力、协调性等基础体能要素,运动数据被实时记录并分析,AI系统根据这些数据调整锻炼方案。班主任利用数据后台监测并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学生的运动情况,体育教师重点监督体测不达标的学生群体运动状况,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该校还营造体重管理支持环境,推广食育知识,引导学生健康饮食,助力降低肥胖率。

不仅如此,金乡县王杰中学多措并举强化暑期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学校布置特色暑期体育作业,明确每日运动时长要求,首创“暑期先锋运动团”,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学校向师生及周边社区开放校园操场,采用“分班分批错峰 + 项目自主选择”模式,设置清晨集体运动与傍晚自主活动两个时段,满足多元需求。

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结合学段特点定制《暑期学生体育锻炼指南》,构建起“责任明确、专业支撑、标准清晰”的体质培育框架。学校依托家校协同凝聚共育共生的成长合力,利用线上平台打造“每日打卡+即时点评+表彰激励”的线上互动阵地,发起“家庭体育锻炼标兵”评比,将家长纳入育人链条,实现从“家校配合”到“家校共练”的升级,形成“校园引领、家庭跟进”的共育生态,让家庭成为学生体质提升的重要阵地。

从操场对外开放到体育老师全程陪同,从个性化锻炼计划的定制到多元化运动项目的推广,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到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将暑期作为提升学生体质的关键期,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体质健康提升专项行动,着力破解暑期学生锻炼“空窗期”难题,将校园运动场馆打造为“家门口的运动场馆”,实现校园运动场馆与辖区居民共享,让广大学生和家长收获“运动+亲情”的双倍快乐。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