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山东筑牢儿童安全屏障:以制度创新守护成长星空
暑期儿童安全,是民生工程,更是社会治理的“温度计”。2025年,山东省以“全方位保障、多维度服务”理念,探索出儿童安全治理的创新路径,形成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这种以政策为纲、以联动为网、以教育为魂的实践,彰显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山东智慧。
政策引领是筑牢安全屏障的“定盘星”。山东省将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以制度形式明确下来。这种“三方共治”模式,打破了以往责任模糊的治理困境,让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守护主体。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政策不再是纸面文章,而是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这种制度创新,为全省儿童安全治理提供了方法论——唯有以政策为纲,才能构建起责任明确、衔接紧密的防护体系。
防溺水等重点领域的治理,体现了“硬核防护+柔性教育”的治理理念。针对夏季高发风险,物理隔离与趣味科普双管齐下:危险水域加装防护设施,让安全看得见;防溺水RAP、安全闯关游戏等创新形式,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恰恰抓住了儿童安全教育的核心——既要消除物理隐患,更要培育安全意识。从全省视角看,这种治理模式启示我们:儿童安全不能依赖单一手段,而需构建“物理防护+心理建设+技能培养”的立体防线。
社会联动是织密安全网络的“关键棋”。村居网格员化身“安全大喇叭”,社区志愿者成为“护苗使者”,公益组织输送“知识大礼包”——这种全民参与的治理场景,正是社会共治的生动写照。儿童安全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调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的“大合唱”。当网格员用乡音传递安全知识,当救援队在泳池边演示自救技巧,当家长与学校签订责任书,一个覆盖城乡、无缝衔接的安全网络便悄然形成。这种治理格局,为全省提供了重要启示:唯有激活社会细胞,才能让安全防护渗透到每个角落。
每个孩子都是星辰,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山东的实践证明:只要以制度创新为笔,以社会联动为墨,以教育科普为彩,就能在齐鲁大地上绘就一幅儿童安全的美好画卷。这种对未来的郑重承诺,正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文明社会的温暖底色。(文/何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