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十五五”建言献策第二批“金点子”发布

狄杰刚 整合县域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统筹各县域文旅资源,串珠成线、连片规划,布局东部孔孟颜曾儒家文化、中部运河文化、西部“铁道游击队”“鲁西南战役”“王杰精神”等红色文化,做深做细传统文化研究与时代阐释,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济宁文旅品牌。

孙正亮 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将《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中规划的平邑至兖州、金乡至永城两条高速公路纳入“十五五”建设规划,适时启动线路前期研究工作,争取“十五五”末建成通车,提升综合交通服务能级。

郝毅锴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塑造未来发展优势。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县市区在新兴产业领域因地制宜、错位协同。完善配套支持措施,优化新兴产业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五链融合”机制,健全完善产业生态。

霍 帅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聚焦济宁市“232”优势产业集群,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导链主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采用订单班等模式联合招生,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破解企业“招工难”与职业院校“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刘 昊 守护济宁方言,留住文化根脉。完善方言“代际传承”机制,通过视频、纪录片等方式,“原汁原味”留存方言档案,同时深入挖掘方言的文化内涵,找准青年人感兴趣的点活化利用,打造一批方言RAP、“脱口秀”“新时代相声”文化产品,提高青年学习方言积极性。

周长瑞 盘活闲置楼宇,实现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借鉴临沂市经验做法,盘活市区闲置楼宇,改造成为人才公寓,对来济就业且在本地无住房的各层次人才,试点实施租金减免政策。建议将市区部分闲置写字楼改造成青年科创园区,根据层次、需求申请租金减免入驻政策(不含水电物业费),吸引更多青年到济宁就业创业。

张 军 发掘公共空间零散资源,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充分利用路边、巷口、绿化带边缘等公共空间,通过盘活废弃院落、拆除违章建筑、清除老旧小区居民“自留地”等方式,增加小区停车位。在商业圈、写字楼、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建设立体智慧停车场。探索制作停车位电子地图,提供车位情况、收费标准等信息,提供便捷舒适的停车体验。

李 强 强化要素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坚持“一平”“两通”“三提升”标准,持续加大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建设、验收、定期管护机制,建成一批“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扎实推进“济宁礼飨”品牌建设,延伸提质农产品产业链条,放大联农富农综合效应。

罗宏儒 多措并举疏堵保畅惠民生。建议在城镇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周边建设人行天桥并安装电梯,方便高龄和行动不便人员通行。同时,在重要路段时段增加交警、志愿者和城管人员维护交通秩序,为群众提供通畅、舒心的出行环境。

胡浩南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持续丰富养老业态。积极招引中高端养老项目,建设智慧养老院。鼓励养老机构、家政公司、物业服务企业、互联网平台等多方主体协同联动,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和专业陪护等多元化服务。拓展农村敬老院功能,发展农村互助养老。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