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勇争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丨投资发力 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姝
工业经济是“头号工程”,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我市着力稳预期、强支撑,狠抓重点项目推进,持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领域投资总体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工业投资增长14.8%,新增“四上”企业940家,彰显出济宁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近年来,济宁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连续招引了小松全球智能制造、莱赛尔纤维等一批体量大、投资额高的大项目落地。小松机械制造(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小松机械将以“新基地、新产品、新市场、新项目”为带动,实现小松产业链板块销售额逐年增长。据悉,该项目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部分产线投产,届时将有力带动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税收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提升,工业投资支撑有力。上半年,我市加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强链壮群,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批牵引性重大项目加速落地转化。关键性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济宁工业投资的支撑力: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速较快,占全部投资比重43.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三大领域均呈现较快增长,制造业增长9.7%,采矿业增长8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4.8%。
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要求与降本增效的持续压力,传统能源企业正积极探寻破局之路。济宁能源集团阳城煤矿以构建绿色矿山为目标,将充填系统智能化改造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打造智慧共享一站式运输及仓储配送,实现仓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物资整体领用时效提升70%,库存积压直降37%,跨工区协同降低采购支出超450万元。电厂实施燃料降本精益化,煤泥月度掺配比例稳定在40%以上,每年可降低燃煤成本1388万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与关键抓手。作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济邹高速、济枣高铁、济商高速等重大交通运输项目加快推进,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8%。邹城至济宁高速、济宁至商丘高速嘉祥至金乡段、济南至微山高速(北段)、郓城至鄄城高速,4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年内建成通车,届时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将突破600公里,形成主城区绕城高速环线。济邹高速项目建设办公室总工程师王瑞强介绍,截至目前,项目全线累计完成投资96.75亿元,占总投资的83%。
济宁工业投资的“引擎”将持续轰鸣,规上工业的稳健增长、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的活力彰显,进一步激活了经济发展新动能,清晰勾勒出一条以工业为脊梁、以投资为引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