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双向奔赴——他们挥汗如雨 城市温情守护

炎炎夏日,暑气蒸人。连日来,济宁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预警,持续高温天气为户外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烤”验。从街头指挥交通的交警、清扫路面的环卫工人,到高空作业的电力人员、项目现场的修路师傅,这些身影顶烈日、踏热浪,用汗水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转,成为盛夏里最动人的坚守。

十字路口

保障城市秩序

24日下午2时30分,在城区太白楼路与共青团路交叉口,体感温度45摄氏度左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民警杨旭与同事两人正穿梭在行人车流间,维护着路口的交通秩序。走近,记者看到杨旭额头上沁满了汗珠,有些顺着他泛红的脸颊滴在湿透的制服上。“最近天气炎热,但我们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杨旭告诉记者,这个路段情况比较复杂,人流、车流较大,全天都有交警在岗。“中午日头最大,我们轮流站岗。队里为我们配备了遮阳伞,叮嘱我们在执勤时尽量站在凉荫处,以免中暑。”杨旭介绍,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是城区交通高峰时段,部分路口安排两名交警在岗执勤;平峰时段,则安排一人在岗。与此同时,由一组警员组成的巡逻队穿梭于辖区各个角落,沿路查处路面违停、违章行为。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守护着道路交通秩序。

记者了解到,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聚焦户外工作者和出行群众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夏季送清凉服务群众工作方案》,在城区主要交通岗点设置了12个便民服务点,免费为群众提供绿豆水等夏季消暑饮品,配备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防暑物资。“天气炎热,在室外站片刻便会汗流浃背。交警提供的绿豆水非常好,等红绿灯的时候喝上一口,既能解渴也能防中暑。”市民胡女士接过一杯绿豆水,连连称赞说。

高压线旁

守护万家清凉

在持续高温的炙烤下,城区的有序运转与室内的清凉舒适,都离不开电力作业人员的默默守护。

7月4日上午10点30分,兖州区青州路与文化西路交叉口东北侧,地面热浪蒸腾。盛兆军等四位作业人员套上厚重的黄色绝缘服,登上绝缘斗臂车,缓缓升至十多米的高空,带电更换10千伏龙齐II线27号杆的老旧开关。据介绍,待更换的设备因运行时间较长,加之夏季用电量大增,存在安全隐患。传统的更换方式需要停电作业5小时以上,而采用带电作业,能确保检修全程线路“不断流”,保障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用电。中午12点40分左右,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高空作业,在高空与地面人员的紧密协作下,老旧开关被成功更换,为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消除了隐患。

受持续高温影响,济宁市的用电负荷大幅攀升,连破新高。据介绍,7日最高负荷达到862.3万千瓦,较去年度夏最高负荷增加79.2万千瓦,增长10.11%。为保持电网安全平稳运行、供电可靠有序,国网济宁供电公司积极应对,制定了“1+N”2025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方案及专项方案,坚守电网安全生命线。市县两级电力负荷管理中心高效运转,备足了6.74万千瓦空调负荷、5.38万千瓦错峰检修负荷资源池;修编了299项电网应急预案,组建了71支抢修队伍,部署了28辆中低压发电车、3台箱变车等装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街头巷尾

维护道路洁净

距离交警执勤岗亭不远处的共青团路上,身着橙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手拿扫把、肩背簸箕清扫落叶。负责该路段的李红已从事环卫工作7年,她每天凌晨5点便穿戴好帽子、手套、防晒口罩等“全身装备”开始作业。“高温天皮肤暴露易晒伤,工作服虽热却能防晒。”让她欣慰的是,平时常有爱心人士送来防暑物资,市区多数药店和银行还能提供歇脚纳凉的场所。

为保障高温天气下环卫工人作业安全,市环卫中心迅速启动高温天气应急预案,印发《关于高温天气环境卫生工作的通知》,安排各环卫部门、单位要根据岗位特点和工作条件,科学调整户外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增加机械化保洁作业频次,减少环卫工人户外暴露时长。同时,组织环卫保洁企业为一线环卫工人发放藿香正气丸、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物品,坚持每日为环卫作业一线配送绿豆水。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联合爱心企业、单位开展“送清凉”活动,并依托主城区192处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宣传引导环卫工人就近“累能休息、渴能喝水、热能纳凉”,织密高温天气下环卫作业安全网。

项目工地

全力争抢工期

7月18日上午,在济邹高速项目泗河特大桥施工现场,刚铺好的沥青路面冒着缕缕热气,修路工人们挥汗如雨地作业着,有条不紊地铺设路面。工人张师傅随手拭去额头的汗珠,走到路边简易搭建的遮阳棚里,盛了一碗绿豆汤,大口大口地喝起来:“这绿豆汤喝着舒坦,棚里有藿香正气水、清凉油,还有充足的水。队长说了,不舒服就去车上歇着,有这些照顾,干活踏实!”

“我们现在采用抓两头、歇中间的模式,一般趁着凌晨三四点把沥青材料运来开始工作,到中午一两点温度最高的时候停工。”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在抢抓工期的同时,他们在现场配备遮阳棚及绿豆水等防暑物资,每天会开展班前健康检查,关注作业人员血压、体温等状况。并在现场配备一辆保持发动状态的应急车,如有人身体不适,则安排人员及时送医。

记者手记:

高温下的坚守,映照着劳动者的责任担当;社会各界的“送清凉”,传递着城市的温情善意……这双向奔赴的关怀,让烈日下的付出有了温度,也让盛夏的济宁在井然有序中更显暖心。正是无数平凡身影的执着与守望,共同浇筑出这座城市的温情与活力。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鲍童 杜文闻 肖珊 王歆智 实习生 孙雨涵

■本版图片由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鲍童 梁琨 通讯员 李坤 王禹 摄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