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清凉角”里暖意多

■华峰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夏日高温酷暑给户外工作者带来了严峻考验,他们顶烈日、冒酷暑,始终坚守岗位、奔波在济宁的大街小巷,用汗水保障着城市的有序运转,用辛劳守护着民生服务的畅通。我市众多经营性场所主动敞开大门,设立专门的“清凉角”,并且配备饮用水、绿豆汤等解暑饮品和藿香正气水、花露水等防暑用品,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便利。

看似简单的便民举措,彰显了城市治理的人文关怀与精细智慧。从城市治理的维度看,“清凉角”体现了公共空间的包容性与共享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清凉角”精准回应了户外劳动者群体的迫切需求,是公共服务精细化、人性化水平的提升,更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立足实际、高点高位做好城市规划,擦亮“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品牌的生动实践。

“清凉角”体现了对户外劳动者特别是新兴职业群体的尊重与关怀。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他们风雨无阻地维系着城市的物流与活力,却常常面临“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困境。无论是建筑工人,还是外卖、快递从业者,他们都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建设者与服务者,理应得到尊重与善待。我市用爱心搭建起的“清凉角”,用真情传递城市温度,让每一位为济宁奋斗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当“清凉角”遍布济宁的街头巷尾,当关爱行动成为城市的常态,这座城市不仅能抵御夏日的炎热,更能因这份守望相助而充满向上的力量。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