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115处潮汐摊区点燃城市烟火气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姣

清晨六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太白湖院区北门聚贤路的便民摊区已升腾起缕缕热气。刚下夜班的护士李女士在早餐摊前接过热腾腾的粥和包子:“以前买早餐要绕远路,现在下楼就能吃口热乎的,太方便了!”这个集早点小吃、日用百货、医护用品和特色维修于一体的摊区,正是我市精心织就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一个温暖节点。

小摊位解决大烦恼,管理难点变亮点

“以前在马路边摆摊,风吹日晒还担心被劝离。现在有了固定摊位,再也不用‘打游击’了!”在邹城市铁山公园西门潮汐摊区经营蔬菜摊的张大姐笑着整理菜筐。这个容纳130个摊位的民生集市,日均服务超1万人次,不仅让像张大姐这样的摊贩告别了流动经营的不稳定,更让周边居民告别了买菜远、卖菜难的困扰。

同样的温暖场景在曲阜市华沁苑潮汐摊区上演。近50个摊位形成的集聚效应,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稳定的生计保障。“现在月收入比以前多三成以上,心里踏实多了。”一位摊主说。而在兖州区龙桥街道,曾经的闲置空地摇身变为繁华里步行街,200余个商铺与潮汐摊位有序排列,配套停车场有效缓解了占道经营与停车难题,昔日的管理难点成了居民交口称赞的城市亮点。

规范与温情并举,城市管理亮新招

如何平衡城市“面子”与摊贩“肚子”?市城市管理局以温情治理破题。泗水县引入第三方国企,将丰收路北段堆积的30余车垃圾彻底清理,硬化地面2000余平方米,打造出容纳120个摊位的丰收路夜市,成为市民家门口的便利角和打卡点。

在兖州区酒仙桥街道东关社区,城管驿站内专设的摊主服务角成为亮点。“这里能喝水歇脚,有的政策不明白,城管队员也会马上解答,小纠纷就地就能调解。”摊主王师傅对驿站的服务赞不绝口。城管队员依托驿站开展“定点+巡查”管理,实现“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的良性循环。任城区则巧妙利用太白楼路苏宁广场1000余平方米自有区域打造苏宁夜市,70多个特色摊位与主力店形成互补,点燃了区域夜间经济的活力。

在人员密集的潮汐摊区,防冲撞硬质隔离设施成为标配。公安、城管、消防、应急、街道等多部门协同联动,严格管控摊位间距、用电用气安全及占道范围,为热闹的“烟火气”系上“安全带”。汶上县宁民路、济宁高新区供销路、金乡县御景花园、微山县苏园一村等摊区,均在规范与安全中平稳运行。

3.jpg

“我们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哪里群众呼声高、配套不足,摊区就设到哪里。政策也向低收入、下岗职工、残疾人等群体倾斜,努力让小小的摊位撑起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14个县市区共规范设置115处潮汐摊区,提供超6800个摊位,超额完成年度规范设置100处的重点民生实事目标。同时,今年1至6月,全市占道经营类群众诉求量实现六连降,同比减少2822件,降幅高达18%。昔日困扰城市管理的流动摊贩问题,在疏堵结合、温情治理的创新模式下找到了最优解。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