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数字赋能齐鲁大地 素养提升引领未来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字素养与技能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山东省以“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为抓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扎实实践,推动全民数字素养实现跨越式提升,为数字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更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样本”。
山东省委、省政府将数字素养提升纳入全省发展战略,连续四年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并制定《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通过政策驱动与资源整合,山东构建起“政府主导、基地牵引、社会协同”的全民数字素养提升体系,建成42家省级以上数字素养培训基地,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服务网络。
山东以“数智赋能 全民共享”为主题,围绕数字生活、工作、学习、创新四大场景,设计多元化活动:泰山学院、威海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通过专题讲座、实操工作坊、行业前沿技术实践等形式,覆盖师生3000余人,推动数字化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浪潮集团、潍柴动力等企业联合职业院校开设“数字工匠”培训班,利用AR眼镜、智能运维系统等工具,培养既懂技术又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山东针对老年人、农民、残疾人等群体精准施策:开展“银龄数字伙伴”计划,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50万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济南槐荫区“泉城数字课堂”、青岛“银龄互助”模式成为全国标杆;实施“数字新农人”培育工程,寿光菜农通过物联网大棚实现“一键种植”,沂蒙山区果农借直播电商打开全国市场,全省培育的10万“数字新农人”正将田间地头变为“数字车间”; 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开发适老化智能终端,在政务服务、医疗、交通等场景保留人工辅助渠道,确保数字红利惠及全民。
站在新的起点,山东将通过“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计划”“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训”等举措,为数字中国建设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数字时代的山东,以全民素养之提升,筑牢数字强省之基;以创新实践之举措,引领未来发展之势。这片热土上,数字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为温暖民生的桥梁、驱动变革的引擎,共同绘就“人人可及、人人共享”的数字中国山东画卷。(通讯员 何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