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丨千年文脉跃动新夜态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姝

对很多游客来说,逛夜市、赏夜景并不陌生。那么,夜间文旅市场为何能持续火爆,不断吸引游客的目光?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碌于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无暇顾及休闲娱乐,而夜晚则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夜间经济应运而生,它不仅丰富了广大民众的休闲生活选择,也见证了城乡居民生活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变迁。相较于白昼,夜色下的文旅体验还自带一种“夜间模式”滤镜,别有一番韵味。

当前,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的文旅需求更加多样化,传统文旅场景体验已经趋于饱和。何以刺激新需求,推动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济宁的夏夜正以璀璨灯火为笔,在古老文脉上描绘着活力四射的“夜”态新图景。

文旅新场景激发“夜能量”

夜幕下,大运河畔的济宁霓虹璀璨,灯火阑珊。任城区“运河记忆”东大寺码头已是人声鼎沸,三维投影将李白的诗行泼墨般挥洒在灰瓦白墙,画舫载着满船惊叹缓缓驶入千年水道的光影长卷,游客在这座移动“博物馆”中亲历济宁城的千年嬗变。“12艘游船夜夜满载,今年已有超1.8万人次夜航运河。”运河旅游开发办公室主任丁欣说。

桨声灯影中,游客的诗词朗诵与两岸的市井吆喝交织成独特的夜曲。运河南岸街作为全市唯一的运河文化主题商业步行街,已成为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的“城市文化会客厅”。游客朱燕燕告诉记者,“每次有朋友来济宁,我必定带他们体验‘运河记忆’,在玉带桥的投影前拍照留念。”据了解,夜间经济营收已占运河景区全天消费的60%以上,这条千年水道真正成为带动消费升级的黄金走廊。

今年以来,任城区立足运河文化特色,优化居民消费体验,开展特色促消费活动,点亮夜景灯光秀,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植入老字号、特色传统餐饮小店、夜游运河等文化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的消费聚集地,带动周边消费整体升级,点燃太白楼路省级智慧商圈“烟火气”,助力商文旅产业紧密结合,进一步营造运河特色文化消费环境。

尼山脚下,鲁源村的夜晚正于数字光影的交织中呈现“礼入鲁源、昌平水境、遗址田园”三重意境,引领游客从“看景”到“入景”,深度体悟孔孟大地的儒风雅韵。国内首个儒家文化主题实景演艺《乐学萌春》,借助全息纱幕使春秋学堂在星空下“复活”,沿着潺潺水系分布的372间主题客栈则让游客得以“枕尼山月色,梦回圣贤之乡”。“全员NPC互动模式正在调试,目标是打造‘全时全季全龄’的沉浸式儒家文化体验空间。”景区运营负责人周巍介绍。今年1至6月份,曲阜市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041.24万人次,同比增长28.16%,夜游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强劲引擎。

“夜游带动旅游收入已占全市GDP的8.2%, 有力助推我们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孔凡波表示,夜间主题特色活动通过延长消费时长和吸引消费者,带动相关产业增长,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最终形成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夕阳西沉,坐落于太白湖新区的方特东方欲晓乐园迎来一天中最炽热的沸腾时刻。震天的DJ电音点燃空气,活力四射的男女团热舞引爆全场,泼水蹦迪环节让飞溅的水花与澎湃的音浪席卷每一个角落。“99元夜场票,绝对值回票价!”浑身湿透却笑容灿烂的曲阜大学生王阳道出了众多年轻人的心声。当暑期狂欢季与开园周年庆相遇,济宁方特倾力打造长达65天的“电音焰火派对”,以璀璨焰火点燃济宁夏夜的激情,成为释放青春荷尔蒙的绝佳舞台。

“烟火气”点燃夏日文旅新引擎

暮色四合,济宁的“烟火气”愈加浓郁。在任城区车站西路83号,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粮库,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济宁夜经济的“流量担当”——麷街。近年来,麷街凭借创新发展模式与多元业态布局,在促进消费升级、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成为推动我市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6月23日,麷街化身美食竞技场,“良友·圣府第杯”济宁美食联赛任城站在此盛大启幕。“既能品尝大师手艺,还能投票决定奖项,太过瘾了!”带着孩子参赛的市民赵女士边说边在“亲子厨艺教室”学习卡通面点制作。现场设置的“美食盲盒”“AR寻味游戏”等互动项目大受欢迎,2000份赛事限定版“运河美食地图”半小时内发放一空。夜幕降临时,由参赛食材制作的6米长“共享蛋糕”将活动推向高潮。这些活动不仅吸引本地市民争相“尝鲜”,更通过社交媒体裂变传播,让济宁的夜间经济版图不断拓展。

灯火未央,活力不息。当运河桨声应和数字光影,圣贤箴言融入市井炊烟,工业记忆邂逅舌尖狂欢,这座深植儒家文明与运河基因的城市,正以其多元交融、古今辉映的“夜”态新颜书写文旅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璀璨篇章。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