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风采丨从赛场夺金到育人传技,孔令宝——跟0.015毫米较劲
■通讯员 王晓丹 顾伟 张梦瑶
0.01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鱼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孔令宝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生动诠释。从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选手,到培养获奖团队的金牌教练,他在“毫厘之间”筑梦青春,闪耀人生光彩。
一台车床,一张板床,这间简陋的板房,就是2023年孔令宝备战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时的训练室。
“比赛前一个月,夜里两点之前基本上没怎么睡过觉,都在想这个工件怎样才能既保证质量又保证数量,更快更好地把它加工完成。”孔令宝回忆。
2023年,经过层层筛选,孔令宝代表鱼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入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按照比赛规程,其中一项比赛是对机械加工件精度控制的测试,要求误差必须控制在0.015毫米以内,这对每一个参赛选手几乎都是难以企及的高度,更是比赛决胜的关键。
为追求这一极致目标,备赛过程中,孔令宝每天吃住在训练室,刻苦钻研,在不同转速、刀路切入间试错,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调整,最终总结出一套核心参数。
“0.015毫米就相当于我们头发丝的五分之一,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孔令宝说,“反复调整机床的参数,改变不同的加工工艺,多次试验不同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靠着练就的拿手绝活,孔令宝在赛场上脱颖而出,斩获金奖,成为唯一一名来自县级职业院校的获奖者。
0.015毫米,是精度,更是追求卓越的高度。2013年,孔令宝任职于鱼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担任车工实训指导教师,从那时起,“以赛促教”“在大赛中锤炼工匠精神”始终是他教育的理念。
他带领教师、教练团队在实战中不断创新摸索。在孔令宝的指导下,团队在济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奖。
“从孔老师身上,我们还学习到了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他总是鼓励我要有自信、勇敢地去尝试。”鱼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闫冬至说。
2024年,孔令宝牵头组建了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名师带徒”模式,重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促进技能传承与团队整体水平提升。孔令宝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齐鲁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
“孔老师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他常以0.015毫米的精度追求为例,引导学生树立‘毫厘之间见真章’的职业理念,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更塑造了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成为鲜活的育人典范。”鱼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委员、副校长侯轩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