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丨一场青衿之志与人间烟火的博弈
掌上济宁讯(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万德龙)随着山东省2025年夏季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公布,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们的头等大事。在这个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你是否了解时下热门的专业有哪些?毕业后返回家乡就业的大学生,哪些专业又与地方经济“适配”?文科生的就业前景是否真的迷茫?带着以上疑问,记者咨询了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以及相关人社部门,在剖析专业发展轨迹与现状的同时,结合就业人才服务专家提供的实用案例,为考生们提供参考。
中流砥柱:医学、计算机、汉语言
临床医学:你若耐得住学习的寂寞
医学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精力和积累深厚学科知识的专业,像医学门类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稳定的需求。医学专业学习难度大、培养周期长,本科通常为5年,毕业后还需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环节。职业发展前景广阔,医生社会地位高,薪资待遇也较为可观。一名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年薪可达30万元以上。在高考招生中,医学专业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像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顶尖医学院校,录取分数线远超一本线。
实例解读:“今年孩子高考成绩560分,打算报考临床医学专业,虽说分数线超过‘一本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近40分,但是与好的医科大学依然无缘,只能考虑省内二线学校。”一名家长说。
计算机:不要小瞧了互联网大厂的诱惑力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专业成为当之无愧的热门专业。从软件开发、网络安全到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无论是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还是传统制造业,都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技术开发和系统维护。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薪资高,发展空间大。据《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蓝皮书》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平均月收入位居前列,应届毕业生若进入互联网大厂,年薪可达20至30万元。众多高校纷纷加强计算机专业建设,开设新兴的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方向,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实例解读:去年央视热播电视剧《凡人歌》,让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了解到互联网大厂年薪百万元的就业现状,更让人了解到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压力。除了清华、北大,哈工大、浙大等名牌高校甚至不公布该专业的分数线,而是只看“排名”。
汉语言:文科生进入名校最稳的“保障”
中文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始终在教育、出版、传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文科专业整体颓势的情况下,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在考公考编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更是在新媒体领域、文案策划、内容运营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虽然薪资水平不会像热门工科专业那样高,但职业稳定性强。以师范类院校为例,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实例解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生进入名校最为稳妥的“保障”。特别是在哲学、考古学、历史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人文与社会学科大幅度缩减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
新兴宠儿:电气、核电、人工智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被短视频带火、能源转型的关键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连续多年进入“绿牌专业”行列,也是炙手可热的“网红专业”之一,在2025年高考热门专业中依然稳居前列。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电力设计单位、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等单位工作,从事电力工程师、电气设计师、硬件工程师等工作。据相关数据显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均月收入为6971元,位居本科主要专业第12位;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达86%,排名第15位;就业满意度达85%,位列第8;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全国第二。全国共有628所高校开设此专业,每年毕业生规模超过10万人,但由于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就业市场依然供不应求。
实例解读:去年,上海电力大学在我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603分,远超众多“双一流”大学及其学科。而在该专业较有名的省内院校中,山东理工大学去年的分数线也达到了570分。究其原因,是这些高校独有的“校招”政策带来的隐形福利。
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家战略需求下的新兴专业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核电站建设的推进,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该专业涉及核能发电、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核电站、核科研机构等单位工作,薪资待遇优厚,职业稳定性强。例如,一名核电站工程师年薪可达20至30万元,且享有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特殊待遇”。由于该专业人才培养难度大,开设高校数量相对较少,目前人才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实例解读:这是一门由电气专业延伸出来的学科,近年来受到了考生和家长们的特殊关注。山东省招录该专业的高校只有烟台大学,去年该专业分数线为523分。在高考招生中,虽然该专业知名度不如一些传统热门专业,但分数线呈上升趋势,吸引着对能源领域感兴趣且成绩优异的考生报考。
人工智能:科技革命的前沿专业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被誉为引领未来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医疗诊断、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该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2024届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6546元,进入本科前50名,但企业招聘门槛较高,很多岗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院校在人工智能专业领域优势显著,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顶尖的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接触前沿技术和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
实例解读:如果说90后最喜欢计算机,那么00后则热衷于人工智能。近两年,我国工科类高校纷纷加码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特别是浙江大学的成功经验,更是给各高校注入一针强心剂,而该专业的分数线自然水涨船高。
本地专供:矿产、机械、新材料
矿产相关专业:资源型城市的就业保障
对于一些资源型城市,如济宁,矿产相关专业具有独特的就业优势。济宁煤炭产业历史悠久,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矿业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可进入当地能源企业,从事矿井设计、开采技术管理、矿产资源勘探等工作。虽然近年来煤炭行业面临转型升级,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随着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发展,对具备现代采矿技术和信息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对于本地考生来说,报考矿产相关专业,毕业后能够在本地就业,既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也实现了个人的职业发展。
实例解读:近日,一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成功进入我市一家能源企业工作,由他拍摄并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短视频,吸引了无数考生的注意。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企业招聘待遇中的“七险二金”。
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生产的守护者
安全工程专业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工业城市,化工企业、矿山企业等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安全管理、安全评价、事故预防与处理等工作,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实例解读:该专业的就业目标虽说并不多,但是在一些能源城市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明朗的。毕业生可在政府安监部门、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安全评价机构等单位工作。
化工专业:分数线对理科生而言十分“友好”
济宁拥有高端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化工产业发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依托当地化工产业,校企合作频繁,就业前景较好,毕业生可在化工企业从事生产工艺设计、化工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等工作。由此延伸出来的新材料专业,则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对新材料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新材料专业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培养能够从事新材料研发、生产、应用的专业人才。
实例解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分数线,对于理科生而言向来十分“友好”,特别是在我省,该专业成了不少考生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入门门槛之一,例如,去年宁夏大学该专业在我省的招生分数线为561分。
机械设计:这是一个务实的选择
济宁是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是其中一大支柱产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毕业后可从事绘图、编程、加工制造、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工作,特别是在“机械出海”的大背景下,该专业的就业机会在本地仍然较多。
实例解读:选择制造业就业,首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该专业的“985”和“211”高校较多,学科选择上可以向自动化与机器人工程师、3D打印技术专家等新兴岗位倾斜。另外,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新兴专业,聚焦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技术等领域的学科,也是不错的选择。
辉煌不再:国贸、英语、金融、土木、公管、法学
国际贸易:从“入世红利”到“竞争红海”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迎来了长达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2003年,其国际贸易专业录取分数线高达643分。当时,毕业生可轻松进入跨国企业、外贸公司,月薪远超其他专业毕业生。然而,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热度持续下滑,许多国贸专业毕业生被迫转行,某高校国贸专业就业报告显示,2024年的毕业生中仅35%从事外贸相关工作,行业平均薪资也较十年前下降12%,招生分数线在部分高校已跌至本一批次边缘。
实例解读:2024年该专业在我省招考分数线,最高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37分,省内一本院校在530分左右,远低于各学校的王牌学科,足见该专业的“颓势”。
英语:相较于中文,先被AI替代
20世纪90年代,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可谓“抢手货”,进入外企、翻译机构、学校等单位,薪资待遇优厚。但随着全民英语教育的普及和在线教育的发展,英语专业的优势不再明显。同时,翻译行业受人工智能冲击严重,机器翻译准确率不断提高,基础翻译工作大量被替代。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缩减,分数线也随之降低。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面临着转型与突破的挑战。而由英语专业延伸出来的小语种专业,如今的境遇也不甚理想,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趋势日渐明朗。
实例解读:2024年北京邮电大学在我省的英语专业分数线为604分,相较于该校王牌专业的计算机类分数线低了50多分。不过,相较于其他专业,一些名牌师范类学校英语专业的“性价比”仍然较高。
金融:不仅局限于经济实力的“掐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金融学专业成为大学专业的“香饽饽”。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不仅薪资待遇高,还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2015年股市牛市期间,证券行业从业者年薪动辄百万,吸引无数考生报考金融学专业。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监管加强、市场逐渐饱和,行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减薪的同时,工作强度与压力却与日俱增。不仅如此,金融机构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名校背景,还需要具备CFA、CPA等专业证书,更有甚者需考察其社会关系和揽储能力。未来,面对利率持续下行,普通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会继续加大。
实例解读:近年来,包括以文科著称的复旦大学在内,屡屡缩减甚至裁撤文科专业招生规模。在此背景下,2024年该校金融学专业在我省的录取分数线为678分。这个分数对于文科生的难度无需多言,可见金融学“掐尖”不仅局限于考生家庭的经济实力。
土木:曾因房地产而兴旺
曾几何时,土木工程专业可谓风光无限。在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以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该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以2010年左右为例,同济大学土木系的录取分数线堪比清华、北大,许多高分考生纷纷投身于这个专业,憧憬着美好的职业前景。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增速显著放缓,大量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开发项目大幅减少。如今,土木专业的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许多毕业生不得不降低就业期望,甚至选择转行。
实例解读:某一本院校土木专业毕业的汪小敏,去年年初进入“半失业状态”,有项目才能上工,今年年初至今实发工资累计不足2万元。
法学:社会用工体量在缩减
法学专业曾经也是众多考生心目中的理想选择,被视为培养法官、律师的摇篮。在2000年至2010年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如今,法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高校的持续扩招使得法学专业的人才市场几近饱和。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法学学科门类本科毕业生总数已达16.64万人,而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另一方面,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的通过率较低,意味着约有一半的法学生无法获得进入法律行业的“敲门砖”。在就业市场上,许多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只能选择从事一些与法律专业相关性不强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以提升竞争力。
实例解读:随着AI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法学专业的体量需求正在降低,大量文书工作可以被AI取代。不仅如此,直播平台头部效应日渐突出,大量律师涌入直播间,令法学专业的就业朝着更多未知数方向发展。
公管:专业吸引力大幅下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过去十几年间经历了快速扩张。从2000年到2017年,我国开办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院校数量几乎翻了10倍。该专业课程设置宽泛,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学生往往什么都学、却什么都学不精。到了就业市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由于缺乏专业深度和核心竞争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专属需求。因此,高校招生中该专业吸引力大幅下降,报考人数逐年减少。曾经被视为“万金油”的专业,如今陷入了就业和招生的双重困境。
实例解读:年初,记者在某校园招聘会上听到一家用工企业的HR这样说:“如今,哪个企业也不缺管理人才,只缺实用性技术人才。”随着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对于专业限制的放宽,该专业毕业生优势将更加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