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夏至济宁,从荷塘月色到运河烟火
夏至将至,万物繁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古人观测到的节气之一,夏至不仅是自然时序的转折点,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夏至的济宁,景致与人文交织,绘就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山水人文画卷。
自然之趣:荷香满城,蛙鸣蝉噪。夏至的济宁,最动人的莫过于“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微山湖上,千顷荷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瓣与碧绿的荷叶相映成趣,芦苇荡中偶有白鹭掠过,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南池公园内,古朴的亭台楼阁倒映池中,与盛放的荷花共同营造出“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氛围。而太白湖畔的湿地,则以近百种水生植物和栖息的候鸟,诠释着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人文之韵:古韵今风,烟火济宁。济宁的夏至,既有自然之美,亦有人文之暖。在运河之都的街巷间,杨柳低垂的运河南岸街,非遗巡游与特色小吃摊位前人头攒动,舞者水袖轻扬,游客举杯共饮,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南阳古镇的青石板路上,烧饼铺里飘出阵阵麦香,麻板摊前围满食客,一桌全鱼宴承载着水乡人家的烟火气。在民间素有“夏至吃蛋”的传统,家家户户以煮鸡蛋、咸鸭蛋消暑纳凉,孩童们嬉笑着用鸡蛋互碰,祈求夏日平安。老人们则常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提醒人们顺应天时,调整作息,以平和心态应对酷暑。
农事之思:耕耘不辍,静待秋实。夏至对农人而言,是播种与收获的交织。此时,新麦入仓的喜悦尚未散去,晚稻插秧的忙碌已悄然开始。田间地头,农人弓腰查看秧苗长势,汗水浸透衣衫,却难掩对丰收的期盼。正如农谚所言:“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田间管理容不得半点懈怠。
从微山湖的荷香到运河畔的烟火,从农人的汗水到文人的诗篇,济宁的夏至也映照着乡村振兴的活力。愿这份“夏至印记”,成为人们感知传统文化、亲近乡土情怀的窗口,让节气之美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