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数字浪潮涌齐鲁:山东全民数字素养提升的破局之道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字素养与技能已成为衡量国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山东省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场景化实践创新与全民化参与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齐鲁特色的数字素养提升之路。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乡村电商蓬勃发展,从智慧社区服务升级到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山东的实践为数字时代全民共建共享提供了生动样本。
山东将数字素养提升纳入省级战略规划,出台《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通过实施“双千兆”工程,全省5G基站数量突破20万个,千兆光纤网络覆盖95%以上行政村,为数字资源普惠化奠定硬件基础。在政务服务领域,依托“爱山东”平台实现90%事项全程网办,电子健康卡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流程应用,让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变为“指尖办”。
更值得称道的是,山东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激活创新动能。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超200亿条数据资源,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数据跨部门流通。例如,济南超算中心联合中国联通开展“数字村官”培训,将超算技术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数字生产力;青岛法院系统研发的“诉源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矛盾纠纷的精准预警与化解,成为全国政法系统数字治理的标杆案例。
针对特殊群体,山东推出“适老化+无障碍”双轨服务。全省43家数字素养培训基地开设“银发课堂”,教授老年人使用手机导航、预约挂号等技能;淄博市临淄区法院推出的“肩并肩”诉讼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手语翻译、大字版文书等定制化服务。在农业领域,6万家益农信息社将数字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农民通过手机即可获取农技指导、市场行情等信息,2023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5%。
山东将数字素养教育贯穿终身学习体系。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专业,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培训基地开发“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实践教学”等课程,年培训数字技能人才超110万人次。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三个课堂”工程,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促进教育公平。
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创新,从硬件设施升级到软实力培育,山东正以数字素养提升为支点,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