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清廉济宁丨梁山:以廉促治绘就清廉村居新画卷

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崔明伟)“以前村里事儿咋安排,咱都摸不着头脑。现在有了村务公开栏,村里收入支出、项目规划都写得清清楚楚,咱心里那叫一个敞亮!”日前,梁山县馆驿镇东盛村村民谈起村里的变化,脸上满是喜悦。

近年来,梁山县坚持把“清廉村居”建设作为优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延伸监督触角、弘扬廉洁文化,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廉动力”。

公开透明 规范小微权力运行

规范基层公权力运行是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为确保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该县纪委监委将“三务”公开作为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明确各村(社区)“三务”公开清单,实行村务监督台账动态管理制度,切实发挥群众在村务监督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针对村级经济组织运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的实施办法》,聚焦党务工作、村务管理、便民服务等关键事“绘图亮权”,系统梳理12大类34项小微权力清单、51个流程图,让干部用权有了“说明书”,群众办事有了“流程图”。

延伸触角 完善基层监督体系

该县统筹用好县、乡、村(社区)等监督力量,采取“1名县纪委班子成员+1个纪检监察室+1个派驻纪检监察组+2至3个乡镇纪委”对口联系模式,持续深化“室组地”“室组巡”等联动监督机制,协作办理乡镇自办难、案情复杂等案件,着力解决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机制不顺、人情干扰等问题,实现信件联办、案件联查、监督联动。

该县积极探索强化对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的新举措,聚焦集体“三资”管理和运行情况、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情况等工作重点,通过日常监督提级、专项监督提级、线索办理提级、以案促改提级等方式,督促村级“一把手”廉洁履职,当好乡村振兴“领头羊”。同时,在“清廉梁山”微信公众号设立“微举报”平台,群众可随时随地举报村干部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促进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深度融合,不断织密织牢基层监督网络,擦亮监督“探头”。

文化熏陶 涵养清朗民风社风

“先祖忠厚传家久,后人虔诚继世长”。走进梁山县马营镇赵坝村“坝上清风馆”,映入眼帘的是紧贴村情史实和群众生活生产的一面面清廉墙画、一条条清廉家训,彰显着“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赵坝村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清廉模式”,在全县清廉单元建设中,包括赵坝村在内的24个村被认定为清廉村居建设的特色样板。

推动一地“盆景”向全域“风景”转化,如今,清廉之花在梁山越开越盛。大路口乡张博士集将廉洁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融合,因地制宜、寓廉于景,让人们在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感受徐徐清廉之风;黑虎庙镇河西村从廉洁文化阵地、特色文艺精品、清风传播载体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廉洁文化浸润人心、化风成俗……梁山县纪委监委坚持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深入挖掘提炼各村居历史文化、家风家训中的清廉文化资源,新建成廉洁文化阵地12处,“一镇一品”点亮基层廉洁文化“微阵地”,逐步形成多点开花、连点成线、串线成片的廉洁文化地图。

为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艺术大餐,梁山县还创新廉政教育载体,聚焦本地具有特色的梆子艺术、传统坠子、平调落子等民间艺术,先后创作了《正道》《夫妇双清》《父子双进士》《冰操之颂》等多部廉政戏曲,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乡村文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廉洁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崇廉拒腐的良好社会氛围。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