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跟着机器人“打卡”孔孟故里:2025济宁文旅的“科技范儿”与“烟火气”

当科技与人文在运河之畔交织,当工业智慧与文旅盛景在孔孟故里碰撞,2025年4月26日启幕的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暨2025智创未来机器人(无人机)梦幻展,正以“未来已来”的姿态,为济宁这座千年古城注入全新的发展动能。

作为山东省首次以“智创未来”为主题的机器人产业盛会,本次大会汇聚了珞石科技、海纳科技等全国顶尖机器人企业,集中展示人形机器人、工业协作机器人、无人机集群等领域的创新成果。邹城市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书法机器人”通过模拟人手力控技术,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工业精度完美融合,其工业机器人产品已服务于特斯拉、比亚迪等国际巨头,2024年销量突破8000台,2025年预计翻倍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正式发布,标志着济宁在具身智能领域迈入全国第一梯队。

机器人大会的落地绝非偶然,而是济宁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济宁近年来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抓手,推动“232”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两大两千亿级产业,高端化工、新材料、食品三大千亿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两大五百亿级产业,构建起“多点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在政策层面,济宁设立“人形机器人”专项,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在空间布局上,邹城机器人产业园、济宁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载体已形成集群效应,吸引600余项国内外研发专利落地。这种“龙头企业引领+创新平台支撑+产业生态培育”的模式,让济宁在机器人赛道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如果说机器人大会是济宁的“硬核名片”,那么文旅融合则是这座城市的“温柔底色”。从“运河记忆”文化街区的非遗展演,到牛楼小镇的古玩市集与儿童乐园;从微山湖全鱼宴的舌尖盛宴,到玉堂酱园、金乡蜜三刀的老字号传承,济宁用“一城一策”的文旅焕新方案,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

更令人欣喜的是,济宁将“游客满意度”作为城市服务的核心指标,通过“一景区一方案”精准施策,推动65个景区焕新项目落地。无论是方特东方欲晓乐园的沉浸式体验,还是福特越野纵横基地的直升机观光、热气球飞行,都让游客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触摸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

这个五一,让我们走进济宁,在机器人展馆感受“中国智造”的脉搏,在曲阜三孔触摸儒家文化的温度,在微山湖畔聆听渔舟唱晚得悠扬。这座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发出邀请:智汇济宁,未来已来!(文/王娜娜)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