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治理注入科技动能

济宁智造·共创美好未来|人工智能绘就平安济宁新图景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胜男

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因“绿波带”提升18%、走失老人在“AI警务助手”的协助下15分钟被安全寻回、9.2万市民靠“电诈预警”守住了“钱袋子”……以上场景,正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我市社会治安与交通治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动大数据、AI技术与警务实战深度融合,为平安济宁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1 车巡+步巡+无人机巡 警力跟着警情走

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指挥中心,记者看到智慧大屏上实时跳动着的全市警力部署、警情热力图和重点区域人流数据。

“通过整合平台数据,‘智慧巡防’系统能自动分析治安态势,从而动态调度警力,让巡逻从‘人海战术’向‘数据导航’转型。”特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褚宏堑介绍说,“刚过去的樱花季,系统监测到渔皇路人流激增,中心立即发布指令,让周边巡逻车组疏导,确保市民赏花安全。”

通过持续优化,市公安局实施“车巡+步巡+无人机巡+骑巡+携犬巡+视频巡”多元一体巡防模式,依托“智慧巡防”系统,深度融合特巡警、派出所等专业力量,多渠道联合义警组织、单位内保等社会力量,构建“警种部门联动、社会力量联防”的“大巡防”格局。

这种“警力跟着警情走”的治安模式,正是依托于感知数据的支撑,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能感知网络。

2 大数据支撑 和诈骗分子比拼算法速度

“您正在遭遇冒充公检法的诈骗。”今年3月,市民宋先生接到预警电话时,已经收到了转账验证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的民警通过研判,在大数据支撑下迅速找到了准备向诈骗分子转账的宋先生,保住了其全部积蓄。

针对聚焦电信诈骗,市公安局搭建8个涉诈数据研判作战模型,创新建立“AI预警+人工干预”的双重防线,全市电诈预警成功劝阻26万余人次,直接避免发案2959起,发案同比下降18.8%。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还研发上线了“AI警务助手”,实现信息化在移动警务终端的便捷应用。该App可以结合民警接处警等实战场景,以对话方式对民警输入的图片进行全要素分析,输出案件警情画像信息,将大数据服务从桌面端延伸到移动端,让一线接处警民警在赶赴现场前就能了解相关警情,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3 算法施展魔力 AI重构城市交通脉搏

在工作日早高峰的任城大道上,车辆以55公里的时速驶过6个连续绿灯路口。这并非巧合,而是智能绿波带在施展“魔力”。

“按照绿波带提示的速度行驶,从城西到城东一连几个路口畅行,比平时节省20多分钟,油耗减少不少,相当于多拉一个活儿。”谈起济宁的道路交通,出租车司机李瑞清不住地赞叹。

这离不开公安交管综合实战平台的贡献,通过融合交通监测、卫星定位与AI算法,各种分析数据实时更新,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分析研判,准确制定疏堵保畅各项措施,并及时传达给现场民警。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加密建设前端智能信号机、电子监控等关键设备,先后实施国省道、县乡道、内环高架、城区智能交通等科技项目,在263处关键路口更换新一代智能信号机,同步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违法抓拍系统等各类设备,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全息路口。同时,推进主城区445个信号机互联互通互控,信号联控“一张网”,实现了道路交通“绿波带”、智能干预拥堵路段“消红变绿”等功能。

此外,市交警支队在全国首创研发“道路交通事故预警预防系统”,通过交通监测、数据融合、综合研判,精准指挥路面勤务以及道路交通事故预警预防系统的应用,推动交通安全治理模式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靶向干预转型。目前,全市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大幅下降,2024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交通事故,违法数量同比下降17.5%。

“以前城区的部分老旧小区以及部分农村发生事故,我们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精确定位。”任城区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汪孟雷说,“如今利用大数据,我们很快就能精确定位报警人位置。”

4 算力换警力 智能增效能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2024年年底,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名老人在街头徘徊许久,疑似走失。民警运用“AI警务助手”迅速开展工作,很快联系到老人家属。

“我们通过数据建模,‘点餐式’推送执法办案、队伍管理等数据,搭建32类240余个赋能模型,让民警及时有效掌握警情变化、矛盾纠纷、执法勤务等情况,有效提升全警‘数智化’作战能力,真正实现了‘用算力换警力,以智能增效能’。”济宁市公安局信通处副处长刘栋说。

通过智慧警务平台,民警可直接进行“可视化图上作战”,这种“数据靶向”工作模式,不仅释放基层研判警力,更推动警务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型,为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构建起智慧化治安防控新格局。

“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成功抓获了一名在逃8年的犯罪嫌疑人。现在,科技信息化支撑在侦查打击、治安防控、服务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侦查办案效率大幅提升。”邹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李兴宁说。

当数据在智慧城市中枢奔流,这座城市的安全感,已悄然镌刻在每个红绿灯的闪烁中、拓印在每辆巡逻车的轨迹上、展露在市民安心的笑容间,践行了科技兴警齐鲁样板的济宁实践。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