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六大工程”

掌上济宁讯(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万德龙)近期,我市出台《济宁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围绕扩容高质量就业岗位等方面提出六项重点工程26条具体措施,系统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聚力服务全市“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发展目标。

高质量就业岗位扩容工程。壮大先进制造业,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开展新一轮的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做强现代服务业,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攀登进阶”行动,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稳定和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发展现代农业,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增强农业农村的就业吸引力。拓展数字经济的就业新空间,推进数字产业化,培育就业新动能。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工程。打造一流创业环境,探索创业“一件事”打包联办服务,推广“创响济宁掌上通”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加大金融扶持创业力度,提升“创业提振贷”额度,每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80亿元以上。

现代化人力资源塑造工程。提高职业教育与就业匹配度,增强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开展新时代就业观培育工程,将职业教育融入青少年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产业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技能培训;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每年培训10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重点群体就业精准支持工程。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完善驻济院校人才资源推介发布制度,高效匹配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支持退役军人就业,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创业创新成果展示交流等专项活动。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培育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市、区)。深入实施“社区微业”行动,鼓励建设就业车间、社区微工厂。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构建生育友好就业环境。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机制,实施“共享阳光·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

公共就业服务扩面提质工程。开展“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加强就业服务驿站建设。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促就业能力培训,将就业公共服务纳入基层民生保障服务事项。打造“就在济宁·职等你来”招聘求职品牌,每年开展招聘活动1000场左右。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出资设立劳务中介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

就业权益维护保障工程。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保障平等就业权利。打造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培育治理欠薪县域标杆、园区标杆,推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落地。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支持快递企业和网点为快递员参加工伤保险,争取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