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山东民营经济:稳舵破浪显韧性,筑基蓄能向新程

作为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板块,山东民营经济近年来持续释放发展动能。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主体数量突破1400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8%以上,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税收和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这组数字客观勾勒出民营经济在齐鲁大地的支柱地位。

从产业结构看,山东民营经济呈现出鲜明的集群化发展特征。青岛智能家电、潍坊动力装备、临沂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规模效应。以魏桥集团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实现产能优化;歌尔股份在高端声学领域的持续投入,则展现了民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突破能力。

政策扶持体系的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活水。山东省近年累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超千亿,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缓解融资难。2024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新增4000余家,政府采购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比例提升至40%,这些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民营经济正在经历代际传承与技术革新的双重转型。超过85%的民营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新一代企业家群体更注重科技创新与品牌培育。在淄博、烟台等地,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正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

站在新发展坐标,山东民营经济既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机遇,也需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挑战。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夯实的产业基础,正推动民营经济从“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跨越,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支撑。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