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踏青齐鲁乡村,看咱老家的新变化
“春天里百花盛开,咱老家越来越美啦!”前些日子我回了趟山东老家,本想随便走走看看,没想到这一转悠,心里头真是又惊喜又感慨。咱山东这乡村振兴搞得真叫一个红火,特别是咱济宁乡村的变化,简直像换了天地。
头天到“运河新村”,刚进村口就愣住啦——原来那条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泥巴路,如今铺成了平平整整的水泥道,两边还种上了海棠和樱花。村头几间破瓦房早拆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白墙灰瓦的新民居,家家户户门前都收拾得亮亮堂堂,有的还挂上了红灯笼。顺着村道往里走,正巧赶上集。以前那种露天摆摊、污水横流的场景早不见了,现在村里建了个规范化的农贸市场。水灵灵的青菜、活蹦乱跳的鲤鱼、刚出炉的烤饼……摊位摆得整整齐齐,地面铺着防滑砖,连垃圾筒都分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第二天转到微山湖边个渔村。记得小时候这里尽是歪歪扭扭的茅草屋,现在全改造成了灰砖青瓦的“渔家乐”。码头上停着十几艘画舫游船,船老大老孙正给游客讲微山湖的故事:“俺这船是电动的,零排放!现在搞生态旅游,渔民都转型当导游啦,收入比单纯打渔翻了几番!”
最叫我惊喜的是曲阜边上那个种大蒜的庄子。以前蒜农们愁销售,好蒜卖不上价。现在村里建起大蒜深加工车间,还搞起了电商直播。在村头的物流点,几十个大蒜礼盒正等着发货。
转悠这几天,发现村里头文化味儿也浓了。村里把闲置的校舍改成了儒学讲堂,周末城里人都开车来听国学课。邹城个庄子把老石屋修缮成“非遗工坊”,扎风筝、做香包的手艺人带着游客体验传统技艺。
看着老家这些变化,心里头真是热乎乎的。从坑洼路到柏油路,从土坯房到小洋楼,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乡村振兴让咱齐鲁乡村变了模样。最难得的是,这变化不光在面上,更在里子——乡亲们脸上有笑容,心里有希望,这才是最金贵的收获。下回再踏青,还得来咱齐鲁乡村,看看这好日子咋像春天的庄稼,越长越旺!(通讯员 何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