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掌上济宁讯(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万德龙)在济宁,“爱心妈妈”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她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怀揣着相同的爱心与梦想,为留守和困境儿童送去温暖与关爱。近年来,市妇联打造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济宁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柔性力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
“成为爱心妈妈,是最美好的选择”
爱心妈妈王丽是一名中学老师,她利用业余时间,为结对的孩子提供学业辅导。每当看到孩子因她的帮助而露出开心的笑容时,王丽的心中便充满了满足与幸福。她说:“能成为爱心妈妈,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选择。”
市妇联与民政部门紧密配合,对全市留守和困境儿童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出了“1名妇联干部+1个公益组织或1名村(社区)妇联主席+N名留守困境儿童”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关爱行动的全覆盖,同时也确保了每一名留守和困境儿童都能得到帮助。
在爱心妈妈的结对关爱下,留守和困境儿童得到了有效帮助。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些自卑,也没有什么朋友。自从爱心妈妈来到身边,小峰不仅得到了生活上的帮助,还收获了来自“妈妈”的关爱与陪伴。每当节假日,爱心妈妈都会带着小峰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积极参与,和老师同学们互动。小峰逐渐变得爱说爱笑了,在活动中交到了好朋友,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为加强对爱心妈妈的规范管理,提高关爱服务水平,市妇联研究制定了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对爱心妈妈的报名审核、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退出机制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整合家庭教育、儿童保护等专业队伍,对爱心妈妈开展线上线下培训。
全市建设“爱心妈妈驿站”39个
相比一顿饭、一件礼物,一次身临其境的文化启迪之旅更能让孩子受用终身。市妇联立足全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等,打造有文化味儿的“爱心妈妈驿站”,以实地实景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目前,全市命名“爱心妈妈驿站”39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4个、县级23个,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尼山圣境清新明净、风景秀美,不仅是文脉绵长的旅游目的地,还是一处散发着融融暖意的省级“爱心妈妈驿站”。爱心妈妈带着结对儿童,经常组团来到这里,一起拜圣贤、学礼仪、诵论语、看展演,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济宁市博物馆的“爱心妈妈驿站”里,孩子们在爱心妈妈的带领下,参观各种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展览,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爱心妈妈们通过讲解、互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努力下,全市范围内涌现出了一批集食宿、学习、娱乐于一体的陪伴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爱心妈妈和孩子们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相处环境,还成了他们共同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