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把提振消费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终表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政府工作任务之首,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行动方案的落实,将有力扩大消费需求,更好发挥消费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全市上下要认真抓好学习贯彻,按照全市提振消费工作大会的安排部署,以更大力度提能力、保供给、优环境,把提振消费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全面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要聚焦消费能力提升,协同推进增收、减负和保障。消费是收入和预期的函数。有稳定的预期收入,老百姓才有消费的底气和动力。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放在首位,部署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等多项工作。我们要强化稳就业促增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群众消费背后的“隐形负担”。提振消费,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要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为群众消费创造有利条件。
要聚焦优质供给扩容,统筹推动放宽准入、扩大开放和减少限制。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是创造有效需求、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的重要条件。行动方案明确,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及时清理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鼓励供给创新、推动供给与消费有效匹配的政策思路。我们要增加品种,丰富和细化纺织服装、食品、家电等消费品类,提升家居、健康、养老等服务需求产品供给能力。要提升品质,聚焦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建好质量管控体系,深化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标准提升,加快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标准制定。要打造品牌,强化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智能产品等优质产品认证,争取更多济宁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体系,持续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要聚焦消费环境优化,有效促进场景创新、权益保障和设施完善。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有助于改善和提升消费体验和满意度,是促进消费活动实现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全面落实国家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要打造一批购物、餐饮、社交、娱乐等一站式城市消费新地标,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消费更便利。要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放心商店、放心市场、放心网店、放心餐饮,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行为,让购物更放心。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确保消费者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回应,让维权更顺畅。
消费添活力,城市增动力。锚定“走在前、勇争先”,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如期完成全年和“十四五”目标任务,需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促消费、稳增长作为政治责任和重要任务,把行动方案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尽快发挥实效,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的航船破浪前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