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春回大地万象新,耕耘奋进正当时。近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今年全市“三农”工作,动员全市上下锚定“走在前、勇争先”,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更大力量。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做好今年全市“三农”工作,把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规划图”加快转为“实景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只有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现代化强国建设才有深厚基础。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坚定扛牢农业大市、粮食大市责任,“三农”工作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谋划,认真加以解决。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全市“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定扛牢“走在前、勇争先”使命担当,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定不移实施“五大振兴”,聚焦粮食稳、产业强、机制活、农民富、乡村美、治理优,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上持续用力。新的一年,把牢目标任务,把准政策导向,把握关键重点,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我们定能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六个聚焦”展开部署落实。要聚焦粮食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耕地要“保数量、提质量”,粮食生产要“稳面积、增单产”,菜篮子要“稳产量、提品质”,确保粮食持续稳产丰产,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聚焦产业强,以工业思维抓农业产业发展,以“一县一主业”为重点方向,壮大食品产业集群,做强龙头企业,擦亮“济宁礼飨”等农产品品牌,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效上再加力、再提速,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要聚焦机制活,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要聚焦农民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聚焦乡村美,坚持以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力推进“百区千村”建设。要聚焦治理优,顺应乡村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平安乡村建设,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提高乡村善治和乡风文明水平。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扛牢“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强化要素保障,深入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三农”的良好氛围。坚定信心、铆足干劲,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我们定能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三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