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欢欢喜喜过大年
掌上济宁讯(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流光溢彩辞旧岁,欢欢喜喜庆新春。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一,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孔孟大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举足轻重的存在,在历史文化长河的传承之中,早已被国人赋予了太多美好的感情,其意义也超越了节日本身。春节对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都是饱含亲情、团圆与来年希冀的文化象征,更承载着中华儿女年复一年心之所向的期盼。
春节假期,人们或共享天伦之乐,或亲朋好友相聚,或外出观光旅游,以各种方式欢庆佳节、分享收获,在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之余,亲身领略祖国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此时此刻,当万家灯火、阖家团圆之际,我们也不能忘记,广大公安民警、环卫工人、医生护士、交通运输职工、出租车司机等一线劳动者,放弃与家人团聚,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无私奉献保障全市人民欢欢喜喜过大年。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节前,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陪着爸妈游济宁”大学生“全家福”旅行季活动:1月10日至2月28日,面向全国大学生推出“陪父母住济宁、免费游景区”等优惠措施,并推出新春贺岁主题线路,以“跟着孔子游济宁”为主题,推出儒韵国风线、炫彩冬景线、冰雪风情线、新春年俗线等冬季旅游线路,整合古迹、古镇、研学、国潮、美食、运动、演艺、文博、非遗、街区等“漫游济宁”方式。相信,这一举措会满足我市游客春节期间多样化需求,丰富群众假期生活。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珍惜每一粒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春佳节,更是亲朋聚餐、举杯欢庆的时刻。节前,我市启动了“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餐桌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珍惜资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引导市民形成健康、理性的餐饮消费习惯,树立全新的文明用餐新风尚。我们一定要从自我做起,积极响应“光盘行动”,用实际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做文明餐桌的积极践行者,做文明新“食”尚的引领者。
节点即考点,佳节要廉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人情往来密集,既是“四风”和腐败问题的易发高发期,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原则、作风建设的关键时刻。节前,市纪委监委发布了《关于持续强化正风肃纪确保2025年元旦春节廉洁过节的通知》,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崇廉拒腐,自觉遵守“十个严禁”,努力营造文明节俭、健康安全、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只有时刻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提升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严明纪律规矩,方能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让过节不“失洁”、佳节更“廉洁”。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年前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确定了今年我市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全面彰显了济宁在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的信心决心。新的一年,我们要领命在身、责任上肩,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凝心聚力抓发展,以“人人争先锋、处处求突破”的自觉,投身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
华章日新,征途如虹。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放飞梦想的时机。让我们勇挑大梁、多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