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 | “突出三个方向”
掌上济宁讯(闻道)投资,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牛鼻子”,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蓄水池”。
日前,“聚力同行 智造未来”2024济宁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项目对接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畅叙合作友谊,推介济宁资源优势,签约一批重点项目。济宁敞开怀抱,欢迎更多企业选择这片投资福地、创业沃土,携手谱写合作共赢美好篇章。
“有效”是投资的灵魂。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是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深圳是创新之都,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项目,是我市牢牢把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投资突出“向高、向新、向绿”的成功实践。我们要紧紧围绕“向高、向新、向绿”这“三个方向”,全力以赴扩投资、上项目,努力为全市未来发展谋求更多增量更大空间。
产业高端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向高”就是要重点投向优势产业、高技术含量项目、高附加值项目,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要全力支持企业聚焦高端持续投资,抢占行业制高点,打造领先行业的“拳头产品”,加速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强力突破工业技改,不断提高企业投入强度和亩均效益。要把医药产品和食品这“两品”,作为重点产业集群来打造,提升市场竞争力。要挖掘用好文化资源宝库,实现激活消费、解决就业等“一举多得”的效果。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科创投资永远不会过剩。“向新”就是要突出新技术、布局新产业、抢占新赛道,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鼓励企业与“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开展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对于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有基础、有条件的新兴产业,看准了就要抓紧干。人工智能、新型储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产业,是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爆发点。要主动对接国内外头部企业,布局一批重点项目、示范基地,积极拓展低空+文旅、农业、物流多业态场景,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绿色低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向绿”就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出重大部署,组建了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要发挥好现有企业优势,积极向上对接,在循环经济上实现更大突破。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发展新的绿色增长点。要立足新能源产业好的基础,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继续做好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产业发展。
“向高、向新、向绿”,可期、可待、可拥有。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乘势而上,以更大的决心和气魄,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以赴扩投资、上项目,不断“向高、向新、向绿”攀登,书写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