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庄街道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层治理添动力

掌上济宁讯(记者  胡碧源  通讯员  颜廷旋)近年来,为破解街道执法力量薄弱和执法能力不足问题,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积极探索综合执法赋能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动力。

“一支队伍” 管执法。深化队伍改革,建立“一体运行、专业执法、协同执法”运行体系,将街道内设机构“综合执法办公室”改制为“综合执法大队”,组建由综合执法办公室综合执法岗、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庄执法大队等人员组成的执法队伍,推进“多头执法”向“一支队伍”管执法转变。推进体制改革,综合执法大队在辖区设置中、西、东三个片区,通过统一配置执法装备、统一着装、统一车辆管理,实现辖区内综合执法工作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强化人员配置,按照“骨干优先、精准调配”原则,综合考量区域面积、人口分布、工作体量等情况,对综合执法大队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为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三张清单” 强履责。落实上级授权清单,强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落实各类综合行政执法事项55项,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城市容貌和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积极梳理综合执法部门工作职责,建立职责清单,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严格落实勤务制度,严肃出勤纪律,推动行政执法权规范运行。制定工作成效清单,结合街道各项重点任务,建立“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调度机制,结合实际划定考评区域,通报工作情况和问题短板,实施工作成效排名,实现常态管理提质增效。

“三项机制” 促规范。建立日常巡查规范化机制,确定重点巡查区域和巡查事项,对安全生产、道路安全、消防安全等各类隐患进行全覆盖排查。强化监管执法联动化机制,联合派出所、卫生院、供电站、消防站等部门对违建厂房进行集中拆除,开展集中拆除活动3次,拆除违建11处;深入推进餐饮油烟整治工作,对辖区内餐饮门店油烟净化器的安装、使用及清洗等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不按规定使用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单位,现场督促整改。坚持培训管理常态化机制,及时开展执法权限变更业务培训工作,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切实提升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