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不动摇
济宁日报评论员 刘太福
制造业是济宁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11月5日,市委召开的专题会议就全市工业经济进行了研究部署,要求全市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不动摇,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化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影响着现代化的进度和程度。当前,济宁正处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不论是从自身的发展轨迹和产业基础来看,还是从全国其他城市的经验来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阔步前行,必须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不动摇,强力攻坚制造强市建设,更大力度构建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各级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不断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让工业的脊梁挺起来、硬起来。
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产业是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要树立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的鲜明导向,加快推动现代港航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今天的招商支撑明天的项目,今天的投资决定未来的发展,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要依托“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聚焦产业上下游、左右岸针对性招商引资,做强做优“231”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放大“溢出效应”,更好激发产业发展的潜能和活力。产业链是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持续抓好19条核心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要抓好项目建设,加大技改投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智算中心建设,全力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
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创建良好产业生态。企业稳则经济稳,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企业有活力,经济才有动力。四季度是定全年、保全局的关键期,也是谋明年、抢开局的黄金期。奋战四季度、打好收官战,必须在助企惠企上下更大功夫,加大助企帮扶的穿透力和精准度,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推动企业成长壮大、产业“强筋健骨”。要紧盯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加强分析研判,“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解决问题,全力做好要素保障,确保实现全年任务目标。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唯有下大气力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才能让广大经营主体枝繁叶茂。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有事必帮、无事不扰,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让我们坚定实施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在制造强市建设上只争朝夕、快马加鞭,突破招大引强,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为济宁制造强市注入澎湃动力、不竭活力,在加快推进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担当作为,不断书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