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让便民利企更加可感可及
掌上济宁讯(评论员 刘太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是党和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推动各级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幸福感。近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政务服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什么是“高效办成一件事”?就是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事项,集成还原为“一件事”,“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直面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题,要求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旨在打通堵点、消除痛点、化解难点,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深入落实“一件事”重点事项任务,我市印发《2024年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方案》,紧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急难愁盼”问题,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逐个“一件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细化任务分工和进度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持续创新拓展服务场景,切实构建“全覆盖、全链条、全天候”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全力巩固“一件事”工作成果,让便民利企更加可感可及。
怎样才能“高效办成一件事”?今年,我市推出百余件跨部门、跨领域事项,奋力推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全覆盖。一方面,强化数字赋能,依托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推动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交换,实现更多事项在线办理、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突出效能提升。一方面,聚焦需求导向,构建“3+6+N”场景体系,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及时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注重运用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拓展服务场景。同时,注重实质成效,按照“1+N”线下专窗联动格局,优化设置“一件事”综合窗口,分领域设置“一件事”服务专窗,公示“一件事”事项清单,优化“一件事”线上专区设置,增强群众体验,让工作更精细、服务更到位、企业群众更满意。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民服务没有终点,政务服务环境“优”无止境。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持续强化市县联动,延续“一地创新、全市复用”改革思路,围绕个人生命周期中出生、上学、就业、住房等关键节点,以及企业生命周期中开办、生产经营、清算注销等重要阶段,推动一批高频、面广、关注多的重点事项高效办理,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驰而不息地在“全链条”上下功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必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不竭动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