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文化养老”
掌上济宁讯(评论员 闻道)让夕阳更红、晚年更美,是家事,也是国事。
近日,我市制定印发了《济宁市区域特色文化养老高地建设行动方案》,将通过实施4大行动、14项具体举措,系统推进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文化养老高地。
“文化养老”,就是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娱乐、文化教育,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帮助老年群体树立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观,让晚年生活有趣更有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是时代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可以说,“文化养老”正契合了老年群体的期望,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
学习才是最好的养老。推进“文化养老”,首先要打造文化养老服务阵地,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据了解,我市将实施老年教育“延链、强链、补链”计划,把老年大学办学链条延伸到城市社区,逐步实现社区老年学堂全覆盖、高质量,不断把老年教育延展到老年人家门口。同时,将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游学养”高地培育打造计划,设计适合老年人的游学路线,编制济宁“文化养老文旅地图”,叫响“跟着孔子去游学”特色品牌。另外,还将实施老年教育“三名”工程推进计划、“强基创优”计划,每两年培养一批名师、名课、名专业,示范提升老年教育专业化水平。此举,满足老年群体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优质、便利的教育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潜能实现,以文化服务丰富精神生活。
推进“文化养老”,还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老年群众文化活动。针对此,我市将实施老年文化阵地提质赋能计划、老年文体团队示范引领计划、教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鼓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综合服务中心、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基层日间照料中心等涉老服务机构,合作共建“15分钟”文化养老服务圈,方便老年人就近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同时,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品牌、地方文化课程体系建设计划,以文化学习提升思想境界,激发老年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还将实施“银龄乐为”行动,以文化参与拓展活动空间。具体措施有,实施“银龄先锋”培育计划,加快推进“银发人才库”建设和应用,激励老同志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银发智慧和力量。实施“孔孟之乡孝当先”特色老年文化活动标识塑造计划,每年“敬老月”期间,举办老年人文化艺术节,打造老年人文化参与的盛大舞台和特色品牌。
总之,文化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向,不仅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还对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全市更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