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奏响新时代文化强音
掌上济宁讯(评论员 华峰)近日,我市10件作品成功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入选数量居全省各地市第一位。好事成双,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小戏曲《闯关赴任》也成功入选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全省仅两件。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奏响了济宁新时代的文化强音,极大激发了我市文化文艺工作者的自豪感与积极性,并将激励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进一步坚定自信、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勇攀高峰,为全面推进文化济宁建设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群众文艺事业,关乎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关乎基层文化工作的效能。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近年来,我市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到发展文化产业,从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到文化软实力提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建设,文化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革,孕育出了无数富有创意的文化作品,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处在大有作为、大可作为的伟大时代,全市文化文艺工作者要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创作出更多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
守正方可行稳,创新才能致远。奏响新时代文化强音,要把推进文化“两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文化“两创”是我市推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立足新时代践行“两创”,需要持续加深对济宁大地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提炼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进一步守正固本,激浊扬清,推陈出新。要强力推进尼山文化片区建设、文化旅游公路建设、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研学旅游等六项重点工作任务,形成市县乡贯通联动、多领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我市将建设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应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征程、讴歌新奋斗的使命,深刻反映发生在济宁大地的中国巨变,生动描绘济宁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图谱,努力创造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脚踏济宁人文沃土,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谱写文化济宁的新篇章是一个必须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文化繁荣发展,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期待,对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化建设发出时代强音,要记录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和思考,定格当代中国人的奋斗和探索,激发当代中国人的创造力和活力。从普通百姓的朴素话语中发现闪光的智慧,从人民大众的生产劳动中汲取创造的元素,从受众的各种反映中了解群众的期盼,真正让文化成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要真正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高楼、走出书斋,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共同为济宁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