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掌上济宁讯(评论员 刘太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期,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实现新突破,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全市各级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主动担当、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以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持续壮大创新主体队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行企业研发项目备案制,引导企业找准攻关方向、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加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要持续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融合,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持续突破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平台扩面提质,引导平台发挥支撑作用,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创新平台不断探索新模式新路径。要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生态,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加强创新人才引育,优化引才育才用才机制,优化人才配置,强化人才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久动力。

以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以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必须结合济宁实际,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要突出抓好核心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支持本土上市企业,提升规范运作水平,不断做大市值规模。要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集成改革,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要发挥我市内河航运优势,强力突破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桥头堡,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详情页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