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暴骑团”要管好自己
掌上济宁讯 近年来,“骑行”这个话题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的热度居高不下,有些骑行团队被冠以“暴骑团”的绰号。8月11日,河北保定容城县一位父亲带11岁的儿子“球球”骑行,小孩摔倒后遭对向汽车碾压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13日,笔者看到当地卫健部门“男孩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的消息后,心里就像被压上了一块石头,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很有必要汲取教训,让骑行运动回到健康和安全的轨道上,以避免更多悲剧重现。
从法律的角度层面来说,这起事件有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其一,“球球”年仅11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规定,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这就说明“球球”的父亲应当承担一定的监护责任;其二,公路自行车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运动,和日常骑着自行车通行完全是两码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来看,本次骑行活动的发起人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有声音指出,事发路段是未交工验收路段,这种不能通行的路段,为何会融入大量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在这起悲剧中,“球球”的父亲扮演了很不好的角色。这位父亲曾经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很多和孩子一起骑行的视频。有网友评论“孩子太小,骑行跟得太近,不适合跟团骑行,也不适合在快速路骑行”,这位父亲曾在网络回怼“这种事还轮不到你管!”“跟你有关系吗?”
对法律的漠视、安全文明意识的淡薄、相关监管责任的缺位,是造成这起悲剧的关键所在。骑行是一项健康的运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各位骑行爱好者还是要把心里的“安全弦”紧绷一些。(记者 宋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