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乘“数”而上
闻道
近日,本报刊登通讯《乘“数”而上 向“新”而行》,对我市数字强市建设工作作了全方位报道。
近年来,我市主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强市,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起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乘“数”而上,是大势所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开启了我国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去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首次提出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将建设数字中国上升到“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战略高度。
围绕数字强市建设“干什么、怎么干”,我市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文件,明晰数字强市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形成数字强市建设整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在全省第2家上线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入选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我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数字强市建设步履稳健。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站在历史关口,只有敏锐地把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先机,才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以“数”赋能,是发展所需。
我市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释放数字发展动能。聚焦机器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核心产业,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我市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能。以“数”赋能,在数字化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也就有了赶超先进的无限可能。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我市发挥工业大市制造业基础坚实的优势,全面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推动17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9.1%,超全省平均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市围绕民生所需、企业所盼、政府所急,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深化数据赋能,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推动“一网通办、掌上好办”,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强市建设的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将更加深刻地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
加快数字济宁建设,是关系济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让我们一起撑起数字济宁的新繁荣、新进步、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