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论语丨过好暑假

济宁日报评论员 华峰

暑假来了,怎么过暑假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对于学生来说,近两个月的暑假的确需要好好规划,充分发挥好暑假对紧张学习生活的缓冲和调节作用,让自己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新学年的学习中去。

暑假的初衷,是让孩子放松身心、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体验。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孩子们放假了,家长们还在为工作忙碌、为生活奔波,甚至与孩子分隔两地,不少家庭孩子看护成了问题。孩子们的暑假可能面临生活单调、监护乏力、缺乏关爱、沉迷手机或游戏等情况,尤以农村留守儿童更为突出。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暑假。教育环境相对完善、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在假期中往往有兴趣班、夏令营、社区活动等多重选择。很多上班族在无奈之下,会把孩子带到办公室或者留在家里。来城市与打工的父母团聚的“小候鸟”们,则围绕在工地上、摊贩旁。而在乡村,孩子们一从课堂“解放”出来,就只能向着广阔天地撒欢,且不说暑假的质量,安全问题也令人忧虑。如何过一个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暑假,值得家长和孩子思考。为此,我们必须重新来认识暑假的价值,期待形式多样、覆盖范围更广的暑期公益活动,提供课业辅导、安全自护、心理关爱、体育锻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等多层次服务,政府、学校、家庭、爱心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爱心人士、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共同携手,托起孩子缤纷暑假。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加强暑假规划。不要让暑假变成中小学生“第三学期”的呼声已有多年了,然而现实是,暑假与大多数中小学生已然渐行渐远。暑假还没到,不少中小学生早已被父母安排好了各种培训班,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这成了很多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常态。《人民日报》曾对孩子过暑假,有过八个建议:‌陪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时光,陪孩子聊聊天,‌交换一个秘密,陪孩子一起运动,陪孩子一起出门看看,陪孩子一起做道菜,陪孩子一起立个家规,陪孩子回家看看老人长辈,陪孩子一起做个学年计划。这些建议旨在鼓励家长在暑假期间,‌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和参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增进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积极的作用。在暑期强调培养孩子广泛阅读、有效学习、做好计划、生活自理、规律作息等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这八个建议客观理性,对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过好暑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是做好暑期规划的具体体现。

孩子们的快乐暑假,还需多部门齐心守护。对各类暑期校外培训、夏令营、研学游等,要强化监管,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及学生合法权益;对校外培训机构、室内外游乐场、游泳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切实保障少年儿童人身安全。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详情页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