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绽放济宁新时代光芒
掌上济宁讯(记者 王艳茹)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运河文化的集聚兴盛地,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格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2023年,“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将儒学传承与戏剧艺术相融合,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9月26日至28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即将在曲阜举办,搭建交流互鉴、合作发展的桥梁,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生动的济宁实践展现了我市深耕沃土、硕果累累的文化“两创”景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十年来,济宁聚焦一个目标、走好三条路径、突破十大重点,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实行跨部门、高校联合攻关机制,加强与国内外儒学研究机构、高端智库的联合协作,汇聚曲阜师范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全国知名儒学研究教育机构,儒家文化研究阐发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面向海内外选聘儒学大家,组建了12个儒学研究高端学术团队,打造世界儒学研究高地。
全力提升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层次和能级,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建立文化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机制,组建高规格文化“两创”调研小组,邀请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等全国知名专家开展文化“两创”实践与理论研究,系统总结提炼文化“两创”济宁路径、济宁模式。
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全市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标准、专管员配备全覆盖。创新幸福食堂、雏鹰课堂、蒲公英讲堂、儒学讲堂、结婚礼堂“五堂模式”,做优“五为”项目。在全市建立了以“和为贵”为品牌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群众有困难“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
新闻1+1
打造品牌 激活文创产业消费市场
近年来,我市举办了39届国际孔子文化节、8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8届世界儒学大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孔子故事。承办央视中秋晚会、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大会、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等重大文化活动,宣传推介文化“两创”网络主题宣传项目,开展文化“两创”济宁站行进式采访活动,集中展示“山东手造·济宁好礼”。
同时,打响“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旅品牌,实施尼山圣境、“运河记忆”等十大文旅项目,建成启用尼山圣境一期、孔子博物馆、孟苑等牵引性项目,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济宁被评为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孵化壮大三孔文旅、尼山文旅、孔府印阁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研学游产业集群、全媒体教育服务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大力实施“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推进工程,14家企业荣登“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单。聚焦手造、非遗、书香等文创业态,济宁市环西北里文创街区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活跃了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沉浸式消费体验市场。
深耕细作 原创戏剧百花齐放
2023年,济宁的文艺市场为这座城市聚拢了大量人气与青春活力。舞台剧《桂梅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原创杂技剧《梁祝》等剧目演绎出济宁特色,“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以戏剧力量实现文化传承。济宁市孔孟书画院3件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12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省画院作品联展”,受邀参加“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济宁板块作品布展,充分展示济宁金石文化的丰厚底蕴。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送戏下乡”演出4412场、“戏曲进校园”演出349场;开展济宁剧场惠民演出17场、云端展播106场;举办书画进校园等文化服务活动22场……一个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孔孟之乡绽放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