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干部队伍建设的“红绿灯”
殿宇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离不开设计师的匠心巧思,更离不开施工者的精雕细琢。建设一个国家亦如此,唯有“人”才是事物成败的关键。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而组织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责,必须树立正确用人的“风向标”,在畅通实干之路的同时,为不作为、乱作为者设下拦路关卡,以“红绿灯”思维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激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变量”。
“绿灯行”,为实干担当者放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了超过百次。这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即心中有民方能肩上有责,重责压肩才能干事有劲,是否把“人民”放在心上应当成为选拔干部的关键标尺。从爱民角度,要看干部是否放下“官架子”、拾起“公仆心”,经常深入群众中,认真体察群众心愿,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间;从为民尺度,要看干部是否在解民之难的“硬骨头”、纾民之忧的“矛盾窝”、暖民之心的“出彩工程”上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是否能解难题、出实绩;从人民认可角度,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认可和点赞才是干部实干担当的最好注解。以“人民”为标尺,才能量出实干担当的好干部,为他们点亮从政之路的“绿灯”。
“红灯停”,让德不配位者退位。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反之,一股污水便可毁一池清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建强干部队伍,要树立“红灯”意识,完善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的识别机制。还要制定明晰、稳定、易操作的考核标准,结合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等方面的成果,量化“下”的指标,压缩制度“自由裁量”空间,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果断“亮起红灯”,坚决予以调整,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黄灯请你等一等”,给年轻干部锻炼机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是年轻干部工作最好的激励。对年轻干部来说,他们有理想抱负、有干事热情、敢较真碰硬,但可能经验还不丰富、格局站位还不够高、能力暂不达标,还不能担起工作中的重责。请为这样的干部“亮起黄灯”,让他们“等一等”。“等”不是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而是要抓好年轻干部“孕穗成长期”,让他们在基层一线、艰苦地区、重点项目等吃劲儿岗位历练,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相信用好“黄灯等一等”,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年轻干部在提升统筹领导、科学谋划和精准落实的能力素质后,“绿灯”终会亮起。(石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