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继济宁市2023年高质量发展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后,今天(1月31日),济宁市召开金融机构加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坚持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就是汇聚合力,开创高质量金融加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政金携手共进,方能互利共赢。”1月31日,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红玉在济宁市金融机构加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到。
此次会议,是继济宁市2023年高质量发展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后,召开的第一个高规格的专题会议,济宁四大班子领导、30多家金融机构、各市直部门负责人及县市区委书记区长参会。 这充分体现济宁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金融业发展的鲜明态度,彰显更加重视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发出更加重视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的响亮号召。 2023新年第一个专题会议,济宁大张旗鼓地隆重表彰对金融服务地方发展成绩突出的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就是要让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大胆去激活市场,激荡一池金融活水,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市场经济的浪潮将再次激昂澎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近期多个重要会议的高频词。 金融与实体经济总是相伴而行。从“制造业立市”到“制造业当家”,济宁市金融系统主动作为、靠前发力,聚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强有力的金融担当——去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18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07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410亿元,增长14.5%、居全省第3位,贷款增幅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前3位。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克服了疫情冲击、经济下行严峻挑战,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九大战略”重点任务,主动作为、精准服务,竞相发展氛围浓厚、争先进位势头强劲。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此次大会的背后,也是济宁党委政府理念的转变。 在制造强市建设、现代港航物流发展、都市区建设、县域经济、农业强市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力,济宁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高质量金融加力助推。 当下是“拼经济、拼产业、拼项目”的关键时刻,需要金融活水助力大大小小的企业拼起来、跑起来。战鼓催征,跃马扬鞭,济宁始终高度信赖、全力支持、倍加珍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一如既往当好坚强后盾,做好后勤保障、当好“服务员”。 济宁制定出台金融惠企政策,开展“金融助企攀登”“金融服务进万企”“服务实体经济竞赛”“政金企合作对接会”等系列专题活动,取得了“一季度开门红”“突破6000亿元”“连续四年增幅居全省前3”等亮点成绩。 1月16日,中国银行济宁分行成功投放全国系统内首笔普惠线上贷款“知惠贷”,切实缓解了企业春节期间的资金压力。此类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让中小微企业跨越“金融鸿沟”,实现信贷投放以“量增”带动“面扩”。 2023年,济宁将聚力攻坚信贷总量增长、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政策资金争取、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金融风险化解、金融环境提升六个方面。 各金融机构也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加大制造业、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投放,在稳定经济大盘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济宁、爱济宁、为济宁”正在成为全市金融机构的共同行动。 扎根济宁、服务济宁、建设济宁,聚焦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产融对接服务,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流向中小微企业,为济宁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每一个市场主体坚定发展的恒心,是济宁经济坚挺的基石。 动力不竭,恒心不衰。济宁将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奋进态度,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