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让司法建议落地有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近年来,汶上县坚持问题导向,对审理案件中发现社会治理的短板和漏洞,要求法院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以高质量司法建议为抓手,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就近解纷、快速解纷、低成本解纷的新期待。
直击痛点 回应群众诉求
汶上县婚姻家庭类案件数量长期居于法院的民商事受案件数占比第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汶上县组织法院、妇联、民政等部门,召开婚姻家庭问题化解专题座谈会,充分发挥法官的专业性,对社会矛盾“把脉问诊”,找到婚姻家庭案件的“痛点”,并由县法院有针对性地发出高质量司法建议。
“司法建议能够精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县法院发出的这份司法建议,在处理矛盾时就能快速选择最优解决方案,极大地促进了婚姻家事类矛盾的实质性化解。”汶上县妇联主席马艳艳这样评价。在司法建议的推动下,汶上县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揭牌成立,法院、妇联、民政、基层组织等联合起来,为群众提供婚前辅导、心理疏导、婚姻调解、案件审理等“一条龙”服务,将群众的“家务事”用心办实、办好。
对症下药 开出司法良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司法建议作为一剂找准问题症结的“良药”,应用到社会治理当中去,能够有效解决矛盾纠纷,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发展进程。
涉金融领域纠纷案件,大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争议不大,但存在找人难、找财产线索难等问题,困扰着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针对上述问题,汶上县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座谈会,充分听取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意见建议,并由法院发出司法建议。通过司法建议的精准发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标准化运行,促进金融产业良性发展。如今,法院与金融行业建立起了有效合作,搭建起了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很多金融类案件直接导入到金融调解平台,委派调解案件的调解成功率为100%,调解协议确认金额达4000余万元。
寻根溯源 推动多元治理
“我们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司法建议反推矛盾源头,力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汶上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付天平说道。汶上县以法院为“先遣军”,通过大量实地调查,深入分析研判,发出一份份“干货”满满的司法建议,先后出台《加强诉调联动深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推进到“快车道”。
今年以来,汶上县共发出司法建议12份,覆盖基层社会治理、环境资源、婚姻家庭、金融、道交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司法建议回函率达100%,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万人成讼率持续下降,乡村关系更加和谐。(通讯员 张明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