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 鲁绣课程“绣”出幸福童年
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杨福海)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注重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教育,将“鲁绣”引入校园,纳入校本课程,利用每周一次的校本课程开设时间,由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兖绣”传承人张娟来校任教,让学生接受民间艺人指导,学习鲁绣刺法技艺。
将“鲁绣”纳入校本课程。在每年9月份的校本课程选课活动中,制作“鲁绣”课程展板,学校打破班级界限,采用“走班制”开设“鲁绣”校本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之后,进入“鲁绣”班级,开启校本课程“鲁绣”学习。在“鲁绣”班级,专业指导教师张娟介绍鲁绣知识,基本技法,指导学生构图等。同时,安排一名美术教师作为助教,跟专业老师学习鲁绣,并做好学生的学习辅导,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穿针引线,以现实生活中的花草鱼虫为刺绣题材,进行构图。在刺绣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释放儿童的天性,在校园里快乐健康成长。
将“鲁绣”作为学生劳动实践作业。学校结合劳动教育开展,将“鲁绣”列为学生假期和周末实践作业。学生通过“鲁绣”作品创作,还能将“鲁绣”技艺传授给家人。家长跟孩子一起参与刺绣活动,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让孩子在欢快假期和周末的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有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鲁绣”融入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学校将学生在课上完成的“鲁绣”作品收集在一起,装扮在校园走廊,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将学校装扮一新,富有浓浓的文化气息,为学生提供了舒适养眼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装扮校园文化的同时,学生们积极参与创作,他们穿针引线,运针刺绣,充分挖掘自身艺术潜能,增长了自信,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造就了一批非遗文化的小传承人。
学生在学习“鲁绣”的过程中,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绣品,学会了审美,观赏美。在艺术的熏陶中提升了艺术涵养,愉悦了心情,丰富了课余生活,感到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还充分发挥自身艺术潜能,用自己的艺术作品装扮校园,丰富校园文化。如今,教学楼走廊都有“鲁绣”作品,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