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抗疫志愿者致敬
(济宁日报评论员 刘太福)疫情发生之后,我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在组织动员镇街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楼栋长、物业工作人员等力量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紧急下发通知,安排常态化到社区报到的“民情书记”和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就地转化为联系包保村(社区)、小区(网格)的“疫情防控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开展志愿服务。由此,一抹抹“志愿红”活跃在各个小区的门口、核酸检测点……
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志愿者们不辞辛劳,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冲在第一线,协助做好核酸检测、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引导、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等,对包保的村(社区)、小区(网格)做到“三知三清”,全力当好信息采集员、政策宣传员、群众需求服务员,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尽到普通人的最大努力。虽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但他们忙碌的背影却彰显高大,并深深印刻在广大市民群众的心里。
他,来自市检察院,因防疫要求,在不能参加本单位防疫任务的情况下,就地转化为防疫志愿者,每天准时到社区门口,协助值勤,对有进出意愿的居民耐心讲解有关规定,严格认真。他,是位私企老板,因疫情留在小区,虽然只有27岁,在企业上却已是稍有成绩,在做志愿者的同时,还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在防疫最紧张的时候,为防疫人员提供了数套防护服及口罩等防疫物资。他,来自市直某宣传部门,在卡点值勤时,把为人助乐几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每天几乎不停歇地帮助有进出小区需要的人们,有需要求医问药的病人,有行动迟缓的老者,有受伤的儿童等等,全方位满足合理合规要求。他,来自潍坊,在某大型网站工作,因疫情无法返回,便留下来做了一名志愿者,承担了小区居民购药跑腿的任务,每天都在药店及小区之间往返,及时地解决不能外出居民用药的需求。还有一位科技局的女志愿者,在自己做志愿者的同时,还把自己的对象一起拉来……
这就是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们,他们不畏艰难、勇毅向前,无私奉献、担当有为,以“牺牲我一个,健康千万家”为价值追求,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在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战中,还有无数个他、或她,在尽着普通人的最大努力,展示着志愿者的美丽风采,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爱戴。有的送来苹果、葡萄等水果,有的送来口罩、手套等防疫用品,有的送来豆汁烧好一锅粥端到值勤点表示慰问……从他们嘴中说出最多的是,他们很辛苦,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离开,我们得要好好感谢他们……志愿者的付出得到市民群众普遍的理解、支持和尊敬。就如一位时评作者在文章中所写,疫情改变的不仅是他们的生活状态,更有他们的生活态度,他们以各自的行动诠释了每一个英雄都来自凡人,每一个凡人也都可能成为英雄。面临困境,我们需要人性闪耀出更璀璨的光芒,因为哪怕只是瞬间的光芒,也足以把心焐热、把路照亮。从无数普普通通的志愿者身上,我们更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让我们向那些活跃在抗疫一线的每一位志愿者致敬,道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