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

夏日里,白天“赤日炎炎似火烧”,正是夜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时光。为推动城区夜经济发展,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生活、消费需求,维护市容环境卫生,保障道路畅通有序,我市城区设置了17处夜经济集中经营区域:任城区有刘庄疏导点、金宇夜市等8处,兖州区5处、高新区2处、太白湖新区1处、经开区1处,以夜经济点燃城市的烟火气。

何为“夜经济”?是指夜幕降临之际,由夜间购物、餐饮消费、娱乐带动、旅游热点等活动带动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其特点为:拉动地方消费、解决城市就业、满足大众精神需求、展现多元地方文化特点。有人说:白天经济靠生产,夜晚经济靠消费。“白天挣钱晚上花”,成为当下不少市民日常消费的真实写照。有权威报告就显示,60%的居民消费都发生在夜间。“夜经济”集休闲、文化、餐饮、购物等多种消费业态为一体,特别是在当前疫情的冲击下,不吝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天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挖掘夜间经济潜力;据媒体报道,近段时间以来,安徽、广西、河南等省区一些城市的主要领导走上街头,来到夜市、烧烤摊带头消费,吹响了推动夜经济的“号角”,拨动着发展夜经济的“大算盘”。

夜经济不仅是舒缓生活节奏的好机会,更是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的重要手段。曾有一篇名为《中国哪些城市最能“熬夜”?》的文章指出,“一座城市的人文与经济活力,往往不是体现在白天,而体现在夜晚。”在专家眼中,夜经济产生的基础是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而本质上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夜经济过去通常被看作衡量城市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今,现代人越来越认识到,夜经济更反映着城市的繁荣程度、文化积淀与心理追求。某种意义上,它是城市活力与吸引力的晴雨表。在“人流、物流、资金流”这组表述经济发展的词语中,人流即人气,人流大、人气旺,创造力和竞争力就强。一座城市的马路如果晚上八九点钟就“人烟稀少”,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也是精神层面的损失。因此,如何挖掘新兴消费形式,让夜间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基点之一,如何提升消费品质、让夜经济既火爆又健康,是一个城市必须思考的问题。

可以说,在“稳中存压”的经济环境下,夏季承载了无数人的期望。充满活力的夜生活,关系着市民的幸福指数,也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一个城市,既要有高大上的购物中心、高档商场,也要有平民化的集市、摊点。参差多态、互为补充,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更能体现城市特色。点亮一座城市的灯火,就是点燃一座城市的活力,灯火通明的城市,红红火火的夜经济,为市民带来更多休闲娱乐空间,激发市场活力,不断释放经济潜能,也为城市注入了新活力。但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城市的夜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就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策略打造特色街区,避免落入俗套。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消费需要的同时,更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让城市夜生活既有“尺度”又有“温度”,让城市多一些烟火气。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