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国际湿地城市”这张名片

掌上济宁讯(评论员 刘太福近日,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全球共25个城市获此殊荣,济宁榜上有名,成为中国7个城市之一、山东唯一城市。“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新添了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喜讯传来,令人欢欣鼓舞!

“国际湿地城市”由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估认证,它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生态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个荣誉,是一块极具含金量的国际生态招牌。2017年初,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国大会首次提出在全球范围启动“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旨在以创促建、提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湿地保护意识,倡导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理念,将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济宁成为“国际湿地城市”,这是我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征程中的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对进一步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加快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国际湿地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也必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进而拉动我市旅游等相关产业升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在掌声和鲜花的背后,往往饱含着奋斗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2018年,我市决定创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制定了《关于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实施意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责任分工》,先后成立“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济宁市湿地保护协调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我市湿地资源丰富,遍布河流湿地、人工湖湿地的优势,着力打造“覆盖城乡、碧波万顷”特色突出的湿地景观,创新方法建立“活力充沛、持续高效”管理体系,示范引领开展“科学规范、共建共享”创建活动,人民公园湿地、南池公园湿地、太白湖湿地、高新区廖河湿地,城北任城翠湖湿地,城西嘉祥吉祥湖湿地都得到了重点保护修复并完善设施建设,成为济宁的全新名片。在申报“国际湿地城市”过程中,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与35处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共同构成了我市的湿地城市基础,湿地生态名片效应已经逐渐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强力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更大决心建成美丽济宁”作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全市各级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生态保护修复行动“三大行动”,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对湿地资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共赢,把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作为提升济宁整体形象和城市竞争力的根本遵循,实现生态红利共享的民生福祉,让“国际湿地城市”这张名片更亮!

济宁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既是济宁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乘势而上,把这份荣誉当成责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把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做好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让济宁因湿地而焕发新的活力,因湿地而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让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倾力绘就美丽济宁新画卷!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